在安徽合肥,一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人利用专业技能,致力于将国家最前沿的科技装置以可视化方式呈现。他们通过具象化的科普,如让人造太阳内部的高温粒子和量子纠缠态的变化变得直观可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高科技成就,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这群年轻人运用“视频魔法”,将中国科学家研究中的宇宙奥秘和微观粒子转化为视觉奇观。他们已经完成了数十个这样的作品。例如,EAST装置被称为中国“人造太阳”,用于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并在装置内部产生极端条件,以便研究核聚变反应。然而,该装置运行过程复杂且不可见。杨远帆团队通过三维数字技术重建了EAST装置,戴上XR设备后,可以实现凌空拆解,清晰展示其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和多次修改,这些原本看不见的粒子轨道终于变得清晰可见。
杨远帆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力学博士学位。他在校期间参与运营学校的官方新媒体账号时,发现公众对前沿科学充满兴趣。这启发他成为“科学翻译官”,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形式。于是,他与几名同学一起开始了“科学可视化”的探索。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包括国内外高校的学生。他们会进行头脑风暴,并实地考察科学装置建设现场。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是他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由于该装置尚未建成,团队只能依靠图纸和CAD数据进行可视化工作。尽管难度大,但他们对此充满热情。目前,杨远帆团队已与全国150多位科学家及多个大科学装置合作,努力将中国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最美方式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初心是让中国的“硬核”科学被更多人看见,这也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