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北川进、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亚吉。他们因开创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的新领域而获奖。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表示,这种材料为定制具有新功能的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此前两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物理学奖也已颁出。6日,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与两位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和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日,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德沃雷特、英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和美国科学家约翰·马丁尼斯因“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两名日本科学家获奖,一位国内研究人员表示,诺奖通常奖励的是几十年前的成就。日本科学在30年前非常顶尖,但近一二十年有所停滞。目前中国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日本,未来获得诺奖也是迟早的事。
今年的获奖者之一弗雷德·拉姆斯德尔直到诺奖宣布后才知道自己获奖。当时他与妻子劳拉·奥尼尔和他们的两只狗在蒙大拿州度假,由于信号问题,他在失联20小时后才得知这一消息。拉姆斯德尔是少数来自企业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多年来一直在制药行业任职,与硅谷资本圈联系紧密。他参与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Sonoma Biothapeutics已获得数亿美元💵投资。
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有望推动相关细胞疗法加速迈向临床。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斌认为,调节性T细胞相关研究已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许多线索和思路,但仍需不断推进该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其功能。特别是在『肿瘤』疾病治疗中,免疫疗法需要个性化,多种类型药物如何联用还需要算法和模型的支持。
坂口志文因证明了Foxp3基因在调节T细胞中的关键作用而获奖,成为近十年来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日本人。他与中国众多高校和医学院联系密切,曾多次来中国参加学术活动。他认为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移植医学和过敏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北川进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他的研究为多孔材料的新时代开辟了道路。他表示,最看好的MOF应用领域是气体存储与分离,这对于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云龙认为,此次获奖能吸引更多政策与资本投入,加快相关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中国在吸附分离、电化学储能、催化等领域开展了工业化验证。
在物理学领域,今年诺贝尔奖再次关注量子力学。三位获奖人通过实验证明了量子世界的奇异特性可以在一个足以握在手中的系统得到具体化。这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机会,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吉辛表示,此次诺贝尔奖是对量子计算机的一个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