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发布了四年一度的“防务报告书”,这是赖 清 德上任台 湾 地 区 领 导 人以来首次发布此类文档。报告中大肆炒作所谓大陆采取“灰色地带混合威胁手段”、“准军事行动”等行为,并以“韧性”为主题,提出“多域拒止、韧性防卫”的战备方向。报告列举了M1A2T坦克、海马斯火箭炮、F16V战斗机等近年来向美国购买的先进武器及其列装训练情况,还包含了无人机及反无人机装备、AI系统等先进“不对称概念”。相比于蔡 英 文时期,“韧性”和“无人AI”成为新增内容。
然而,岛内舆论对报告的具体内容表示质疑。尽管报告涵盖了赖 清 德提及的“韧性”、“和平支柱”等多项内容,并统计了大陆军事力量规模及在台岛周边的任务活动,但对台军规模、编现比等重要问题避而不谈。有记者询问为何不提及缺员问题时,官员仅以“留营率已高于部门颁布标准,且有提升”进行搪塞。
这份报告文件让人联想到台军著名的形式主义标志“高装检”制度。该制度规定需定期检查所有武器装备的数额、性能与技术状态,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常常走样,出现“以多报少”、“以少报多”或不同单位间“串借”现象,上级官员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视而不见。
另一个令岛内担忧的问题是,报告未明确提及台军人员“调薪”相关内容。今年六月,台立法主管机构通过了一份“军人待遇条例”,包含“提高志愿役士兵加给至新台币3万元”的内容,但该内容在8月底的2026年度军费预算草案及此次报告中均未体现。台“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指出,报告多次提到各种加给和待遇,但对这一明确通过并预计明年实施的规定性文件只字不提,这使台军士气受到影响,也令人怀疑民进党执政者是否真的有“照顾台军官兵”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