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新购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正穿梭于玉米地间,铲车负责籽粒外运。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林表示,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秋粮损失,尽可能实现颗粒归仓。
自10月以来,河北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降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农田出现积水,玉米收获推迟、茬口衔接紧张,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不利天气,邯郸市迅速采取行动,采用“机收为主、人工为辅”的抢收策略。对机械可进地的地块,全面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抢时作业;对积水严重、机械难入的地块,则组织人力及时收割。收获后的玉米需立即通风晾晒或使用烘干设备处理,严防霉变损失。同时,加快排除已收获地块的积水,待天气转晴后抓紧翻耕,为小麦播种创造条件。
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提前部署,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合作社培训,指导机手调试机具参数、推广玉米减损收获技术,并备足履带式收割机、排涝机具,组建应急作业队应对连阴雨天气。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辉指出,河北地处北部麦区,玉米与小麦茬口本就紧张,连阴雨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必须坚持“抢收抢排”先行,通过开沟排水、深翻土壤等措施加快地块达标。对于墒情适宜的地块,抢抓农时整地播种,严格遵循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于积水严重的晚播地块,要选用优良品种、增施肥料、合理增加播量,并做好种子包衣拌种防范病害。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及玉米、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发布全省秋粮抢收小麦抢播技术建议,提出“两抢、三服从、四补一促”技术路线。在秋收环节,坚持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对积水地块分类施策排水收镰,确保颗粒归仓。在秋播环节,加快散墒降湿,待耕层相对含水量降至75%左右再行播种,晚播地块需增施底肥,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一斤播量。同时,强化冬前管理,开展杂草秋防、冬前镇压和科学冬灌,助力弱苗转壮。
目前,全省上下联动,全力抢时间、保收获、抓播种,守护秋粮丰收到手,为明年夏粮稳产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