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主干道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事故。一辆疑似小米SU7 Ultra的黑色车辆在行驶中与一台网约车发生追尾碰撞后起火燃烧。据现场目击者和其他车辆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涉事车辆以较快速度超越一辆时速为104km的视频车后,与网约车相撞,随后方向修正过度从绿化带直接飞到对向车道,并起火燃烧。
网传视频显示,车辆起火后,现场有多名人员参与救援,尝试拉开车门但未成功,最终消防人员赶到并扑灭大火,但车辆已被严重焚毁,仅剩车架。网友猜测,从烧毁车架的尾翼来看,该车辆疑似为主打高性能的小米SU7 Ultra车型。截至发稿,小米汽车官方与成都市交管部门均未就此发布官方回应,小米汽车内部人士表示仍在等待警方判定和警情通报。
10月13日港股午间开盘时,小米集团股价跌幅接近8%,超过恒生科技指数平均4.54%的跌幅,报47.98港元/股。近年来,随着电子门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广泛使用,事故中车辆无法开启的问题屡见不鲜。去年山西运城一问界M7车辆高速追尾后,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打开;今年4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其半隐藏式门把手没有打开也引起了外界高度关注。
有技术人员认为,相较于追溯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问题,电子门锁的安全冗余结构才是车门无法打开的关键。目前我国部分电动车型针对电子门锁采用备用电池供电与车内机械门把手双冗余设计,在整车下电后,电子门锁仍将通过备用电池解锁,但如果事故中备用电池同样受损,车辆则需要借助机械备份解锁。实际事故中,由于驾驶员状态无法预测,车内门把手机械在未及时拉开时也会导致车门无法解锁。此外,车身严重变形造成的车门难以拉开,也会造成车门无法开启的困境。
小米SU7系列车型公开资料显示,该车型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未明确标明有备用电池,其机械备份拉手设置在车门下方储物格内前部。今年9月24日,工信部曾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旨在提升汽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持续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水平,服务和促进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征求意见稿提到,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文件显示,该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