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美国农业界的故事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那些种大豆的农民们,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看不见的风暴。原本以为今年会是个丰收年,结果却让他们个个愁眉苦脸,心情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去年天气好,土壤肥沃,大家都觉得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伊利诺伊州的金德里德种了1700英亩大豆,平时都觉得自己能赚个盆满钵满。然而,今年收割后发现只有40%的豆子能找到买家,剩下的60%价格一路下跌。每次他看着那堆堆豆子,心里就咯噔一下,血压飙升。他还说,如果能和中国谈个好点的协议,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但现在的局势让人无法预料。
不仅是金德里德,爱荷华州的农民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飞到柬埔寨,挤在狭窄的乡村巴士上,试图寻找买家。莫雷·希尔带着豆粕去推销,想用豆粕替代鱼粉,搞点新花样。然而,这些东南亚的小买家需求微不足道。莫雷无奈地说,只有中国这个大客户才是真正能让农民活下去的关键。没有中国,他们就像站在悬崖边上,随时可能摔个粉身碎骨。
川普政府曾承诺提供农业补助,试图安抚快要崩溃的农民。但随着政府停摆,这个计划如同泡沫般破灭。农民们的苦难似乎变成了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资本的眼睛总是敏锐的。就在农民苦苦挣扎的同时,一场更冷酷的收割行动悄然展开。副总统万斯早在2025年就与一家叫“纳里亚资本”的公司合作,专门投资破产农场的土地。低至1.5万美元💵的份额就能让普通投资者买到一块“烂土”。尽管万斯后来参议院了,但他依然持有这家平台的股份,价值在十万到二十五万美元💵之间。
这件事早在八个月前就有人质疑过,但无济于事。这让人想起《大明王朝1566》里的剧情:毁堤淹田,改稻为桑。今天的美国和当年明朝官员的手段有些相似:一边制造危机,一边靠资本收割。这次是大豆危机,之前是房地产泡沫,美国的资本家们总能在危机中找到生财之道。而那些最可怜的农民成了被牺牲的炮灰,在资本的铁蹄下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这次的美国大豆危机与2008年的次贷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那次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世界震动。如今的农业危机也是同样的套路:先用贸易战切断出口,然后通过拖延救济、收紧补贴,让农民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最后,资本大佬们趁机低价收购土地,就像当年抄底房产一样。受伤的永远都是那些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这背后是资本的暗黑操作,一次次在制造危机,然后用钱把土地、资产全都收走。
很多美国农民还记得,川普当初在2018年刚上台时曾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农民会成为这场贸易战的最大赢家。”七年过去了,中国的市场被巴西、阿根廷抢得一干二净,农民们还在等待援助。白宫的承诺只是空话,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客们反倒成了这场危机的资本帮凶。华盛顿的精英们与农业投资平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少人在利益链上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
政府曾说要在韩国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解决大豆滞销问题,但实际上操作难度极大。运输时间紧张,市场的救命稻草变得遥遥无期。即使中美真的达成协议,能否扭转今年的局面也未可知。中国也在调整策略,推动大豆进口多元化,强调自给自足。这场危机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农民们的苦难还在继续。豆子烂在地里,农田变成了挂地出售的废墟,资本的脚步静悄悄地在收割。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繁荣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危险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