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河南几家小店意外走红,包括尧仔炒粉、炒八掺和人生的意义小店。这些小店因社交传播和粉丝打卡而迅速走红,但也因此陷入了各种困扰。
“炒八掺”60多岁的店主忙得体力不支,甚至请了一位新师傅免费炒20份给大家品尝。面对门口几百人的长队,店主无奈地说:“这就是一碗简简单单的饭,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老板娘也劝说顾客耐心等待,表示什么时候吃都是一样的,可能还没家里做的好吃。有些视频显示,店主晚上9点想要关门时遭到粉丝责备,排队许久没吃上的人埋怨老板让大家寒心。有几位从云南来的女生排队5小时却没吃到,情绪崩溃并指责店主夫妻。甚至有人做起黄牛生意,出售排队名额。
这些小店之所以走红,并非因为刻意营销或精致装修,而是因为它们的真诚和“人味儿”。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追捧“活人感”,即不做作、善良且真诚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厌倦了过度包装,转而追求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方式。这些小店透明实在,温情朴素,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济源“尧仔炒粉”的走红源于一段动人的友谊。博主为了满足车祸出院的好友想吃一口“尧仔炒粉”的愿望,请求老板上门制作,老板放弃了夜市黄金时段赴约,这段经历被记录并引爆网络。郑州“炒八掺”则得益于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的推荐,12元一份,周末还主动降价1元,博主对这道由八种主食混合爆炒而成的“碳水快乐”赞不绝口。郑州“人生的意义”小吃店以近乎偏执的整洁、透明公示成本与供应商,甚至计算菜品热量等做法吸引了大众目光。面对爆火后远超接待能力的客流,店主决定暂时关门,等热度下降后再营业。
这些小店是城市温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体现,构成了不同于购物中心和连锁店的充满人情味的城市风景。然而,打卡经济带来的巨量消费热情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对小店来说,“泼天流量”考验着经营智慧,不仅考验接单能力,更考验如何保持自己的经营节奏和初心。这不仅是保护他们自身,也是维护最初吸引人的那种自然真实的魅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面对网红效应,尊重他人的生活边界同样重要。过多的追捧可能成为店主的负担,背离了当初感动于这份原生态的初衷。如果被这些小店的故事打动,希望给予店家多一点的耐心和理解,理性消费,尊重店家。共同用理性的支持和善意的包容,守护这些珍贵的城市烟火气。
不必只盯着“网红”店铺,身边可能也藏着用心经营、充满温情的小店,值得去探索和欣赏。浅尝辄止的打卡式消费无法真正感受本地的生活节奏,真正探索一个城市应当追求与一个地方产生真实的情感连接。可以慢下来,每一碗粉都有滋味,都值得被真诚地品味。像博主“乌啦啦”一样,和见到的每一个店主聊聊天,探寻每一个有趣个体的人生意义,深度体验一个城市,也许比在汹涌人潮中排队打卡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