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四川石棉县的一段高速路上,有人驾车时目睹了一幕令人不安的场景:一个家庭带着孩子在路边活动,孩子行为举止像小动物一样在地上爬行,甚至用嘴叼东西吃。目击者被吓得立即报警。
官方随后公布了调查结果,交警和云南南涧县警方核实后表示这是一个“正常家庭”,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独特教育方式的结果,并不存在虐待。民政局和妇联也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这家人经济条件良好,父母对孩子关心照顾,只是教育理念较为极端。
这对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但没有领取结婚证,育有两个男孩。父亲在南涧县城有房产却不住,选择全家住在山上的窝棚或房车里,过着素食、野外露宿的生活,声称要“回归自然”。这种生活方式听起来像是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但孩子们却是被动参与其中。
更让人困惑的是,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户口。政府提出帮助办理户籍,但遭到拒绝,理由是“有需要的时候自己会解决”。没有身份的孩子无法享受医疗、教育等基本社会服务,这似乎与所谓的“自然”相悖。他们的计划是在孩子上学年龄时请专人进行个性化教学,但这实际上意味着主动脱离社会体系。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这是对当前过度竞争教育的一种反抗,只要不涉及虐待,父母有权决定如何教育孩子;但更多人则担忧孩子的健康权和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赤身裸体在地上爬行,卫生问题如何解决?不能正常交流的孩子将来如何融入社会?高学历背景的父母是否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教育专家储朝晖指出,真正的自然教育应是自然体验和社会参与的平衡,而不是彻底退回原始状态。法律上对此事也存在模糊地带,既没有直接的身体虐待证据,又涉嫌监护失职,使孩子的发展面临不确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