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感染病例清零,并非疟疾防控的终点。2025年8月,正值柬埔寨雨季,40岁的布蒙坐在金边办公室里,窗外暴雨如他对这个国家疟疾形势的担忧。布蒙是克林顿健康发展组织的高级项目经理,为柬埔寨疟疾防控提供咨询与支持。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等,其中恶性疟可引发脑型疟、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过去十多年,柬埔寨在疟疾消除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从2011年的11.2万例降至2024年的355例;自2018年起无死亡病例。柬埔寨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实现本土疟疾病例完全消除,如果能连续三年无本地传播,便能在2028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无疟疾”认证。
尽管如此,资金困难和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拖慢了最后阶段的达成。布蒙担心,即便拿到WHO的疟疾清零认证,边境和森林地区的防控以及邻国泰国、缅甸等外来病例输入可能造成疫情死灰复燃。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含中国云南省、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曾是全球除非洲外疟疾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于2025年获得WHO消除疟疾认证,已连续八年无本土原发蚊传疟疾病例报告,但境外输入性疟疾带来的风险持续存在。例如,云南省2024年共报告56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半数来自缅甸。
不需要签证就能出国的蚊子对传染病防控构成威胁。今年暴发的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表示,人们对蚊虫了解程度不够,阻断传染病任重道远。
布蒙担忧的是,在即将消除疟疾的最后一步,跨境区域合作、外部资金与国家投入却在大幅缩减,前期成果可能付诸东流。2017年,布蒙加入CHAI,参与了蚊帐与抗疟药物发放工作。他领导的团队见证了疫情急转直下:2018年疟疾零死亡;2024年恶性疟已被消除,疟疾病例数降至355例,以间日疟为主。面对即将到来的病例清零,布蒙担忧大于乐观,资金稳定性成为核心问题。柬埔寨仍是一个不富裕的国家,除了疟疾还面临结核病、艾滋病等挑战,随着全国疟疾病例数和死亡数骤减,政府的资金投入显著减少。
防疟资金主要来源是外部资金,柬埔寨80%经费依赖外来资金,大部分来自全球基金。然而,美国政府关闭国际开发署后,所有援助项目被切断,包括柬埔寨的疟疾项目。此前,柬埔寨来自PMI、USAID的资金已在逐步下降,从2025年的1109万美元💵降到2023年的800万美元💵。WHO在《世界疟疾报告2024》中提醒,2023年柬埔寨1742万人口中,838万仍处于疟疾高风险中。
资金断供的影响已经显现。柬埔寨疟疾防控工作高度依赖村疟疾工作者等基层社区体系,吸引志愿者参与原本依靠资金激励,如今补助金额、培训和定期会议召集次数都大幅缩水。布蒙负责的疟疾项目现在主要资助方转为盖茨基金会,同时从全球基金仍能得到小部分资金支持用于疟疾消除。为应对资金问题,成立了“疟疾项目过渡小组”,思考如何应对外部资金减少、更多利用国内资金;15人的团队也将做出调整,以往为一个省安排二三名工作人员,调整为一名工作人员负责1-2个省。
边境和森林地区疫情是柬埔寨年底前疟疾清零前难啃的骨头。2025年前八个月,共报告37例本地病例,全部位于与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该地区有大片森林,且一半区域由军方管控。这些病例中,一半感染者是军人。军人需要在边境沿线巡逻,感染风险高。柬埔寨共有三个邻国,老挝、泰国、越南均未彻底消除疟疾。
2015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六国发布了《消除疟疾战略》,制定了2030年在整个次区域消除疟疾的目标。相比于柬埔寨2025年底前清除本土病例的目标,越南的清零目标定在2027年,老挝与泰国定在2030年。当一个国家准备消除疟疾而邻国尚未做好准备时,防控工作会面临很大挑战。不仅人员流动,邻国境内的蚊子也可能携带疟原虫入境。
西夫的担忧同样适用于中国云南。研究显示,距离境外高疟区300米内的中国居民容易被境外跨境阳性按蚊叮咬而感染疟疾。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接壤,除有25个边境口岸还有19个边民互市点和多条出入境通道。跨境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频繁。自2025年中国获得WHO消除疟疾认证后,2025年7月至2024年10月,云南省累计报告1092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2024年云南省共报告564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半数来自缅甸。
最难控的是不出现症状的境外带虫者:他们在境外感染、体内有疟原虫,但只是隐性感染者、没有症状,入关时检验不出来,但入关后成为传染源,就会使疾病流行。此前,云南省25个边境县均为疟疾高流行区。疟疾消除后,人群对疟疾免疫力下降,易感性增加,民众防护意识下降,尤其是一部分人存着“疟疾有特效药,出不了大事”的侥幸心理,增加了疟疾再传播、感染的风险。部分临床医生对疟疾警觉性下降,对出境回归的发热病人忽略疟疾的风险,容易导致漏诊,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容易延迟治疗,甚至死亡,也有引发疫情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数量为2.63亿例,比上一年增加约1100万例;有59.7万人因感染疟疾死亡。非洲和东南亚仍是疟疾高发地区。中国这样疟疾已经被消除的国家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在边境防止疟疾再发生、再感染,同时防止因为气候变化、物种进化等原因导致的再流行带来的风险。对于疟疾、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播疾病的防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