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中方经贸牵头人与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了视频通话。双方就双边经贸关系进行了坦诚、深入且建设性的交流,并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
几乎同时,贝森特宣布下周将在马来西亚与中方经贸牵头人会面,为接下来在韩国的更高级别会晤做准备。贝森特还表示中美两国的关系“已经出现降温”。
这一系列动态表明,双方都不希望彻底闹僵,仍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近期中美关系因美方一系列动作而变得紧张。中方不久前宣布了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直接触及美国痛点,导致美方多日来对华施压,主要手段是关税威胁。
有趣的是,特朗普在当地时间10月17日突然改口,承认对华加征高额关税是“不可持续”的,试图为自己留条退路。此前,美国国内因关税问题受到“反噬”,大部分成本被转嫁到企业和消费者身上,这使得关税威胁不再有效。
尽管此次通话达成“尽快磋商”的共识,但这更像是一个缓冲剂。美方急于推进下周在马来西亚的面对面会谈,主要是想缓解稀土等领域面临的压力。美财长还暗示想通过延长中美之间的关税豁免期来交换中方停止实施新颁布的稀土出口管控措施。然而,这种想法显示出美方仍未认识到自身问题及对华无计可施。
特朗普政府在过往谈判中的信誉不佳,因此,这次中美代表在马来西亚的会面能否为中美峰会奠定良好基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美方只是想靠口头缓和来争取谈判优势,继续搞“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那么中美关系恐怕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视频通话中提到的“坦诚、深入、建设性”意味着双方在立场上仍有分歧,但都愿意通过谈判寻求解决方案。贝森特前几天公开对我方贸易谈判代表进行言语攻击,称其言论具有煽动性和举止不敬。这反映出中方的做法让美方陷入被动,不得不通过抹黑甚至人身攻击来掩饰。
在下周的中美马国会面中,贝森特一行人应摆正姿态,收起傲慢。中方不会畏惧任何无理威胁,最终效果如何关键看美方是否能拿出诚意。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中方的立场和决心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