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印尼官方宣布已经签署了购买歼-10战斗机的合约,这是中国在国际防务市场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事件引发对中国对外军援和军贸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复兴大业的探讨。
从历史角度来看,冷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都利用军事援助和贸易来干涉他国内政或支持民族解放事业。中东地区是一个典型例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两大阵营的支持下进行了长期的军备竞赛。例如,1960年代以色列获得“百人队长”坦克和“幻影3”战斗机,而埃及和叙利亚则获得AT-3反坦克导弹和米格-21战斗机。这种竞争一直持续到1973年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大规模坦克对抗。
空军装备和海军战舰类似,即使国力较弱、技术落后的国家也能通过购买先进装备建立精英军事力量。例如,中国的北洋水师虽然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但其培养的技术和军事人才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清廷担心这样一支“超越时代”的军事力量可能威胁自身统治,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在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社会形态上较为落后。尽管引入了现代元素,但这些改革并未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军事精英们凭借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独立于社会的体系掌握了实权,建立了军政府。印巴两国的情况也类似,军队精英与社会总体脱节,成为这些国家最现代化的部分。
苏联和俄罗斯为叙利亚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使其政权得以维持多年。虽然这是一种帝国主义行为,但可以理解双方在安全合作上的现实需求。对外军援和军贸能直接服务于外交和国家利益。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向沙特、两伊和巴基斯坦出口武器,不仅为了经济利益,也带有地缘政治色彩。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但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印尼是东南亚国家中容易引起域外大国关注的一个国家。历史上,泰国通过灵活的外交手腕保持独立,并成为东南亚各国的榜样。泰国的军事装备多样化,从潜艇到海防炮舰一应俱全。冷战时期,泰国倒向美国,但在1980年代与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采购了大量中国武器装备。
印尼此前主要采购低端廉价的中国地面装备,如WZ551装甲输送车和QW-3肩扛式防空导弹。近年来,印尼海军开始采购中国舰载武器,如730近防炮和C-802反舰导弹。目前,印尼空军主力战斗机包括苏-27/30和F-16,但这些飞机已服役多年,需要更新换代。印尼曾考虑购买韩国KF-21和法国“阵风”战斗机,但最终选择了歼-10CE。
歼-10CE的引进将使印尼空军作战能力大幅提升,甚至可能带动更多相关装备的采购,如红旗-9BE防空系统和“丝路眼”预警机。不过,印尼总体上没有紧迫的军事压力,“面子第一、多方下注”的策略不会改变。因此,整合现有雷达和指挥系统将是关键。
当前国际战斗机市场,由于俄罗斯交付能力成问题,美国全新生产的F-16价格高昂,欧洲的“台风”和“鹰狮”面临供应链问题,只剩下法国“阵风”和中国歼-10有实际交付可能。印巴空战中,“阵风”表现不佳,进一步提升了歼-10的市场吸引力。未来,随着歼-35的出现,中国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