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四川首例 HIV-2 感染者,相关病例分析已发表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该病例为一名 67 岁女性♀️,常住四川省眉山市某县,无国外旅居史,有手术史和输血史。
2024 年 12 月 30 日,在眉山市某县的常住人群健康筛查中,该患者的 HIV 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次日,对病例采集血样进行补充试验,WB 试验检测条带显示为「P24,gp120,gp160」并伴有较强的 HIV-2 指示带。2025 年 1 月 8 日,抗体确证复查结果同前,HIV1+2 抗体确证试剂盒(条带免疫法)检测条带显示为「P24(2+),P31(+),P51(+-),gp41(2+),gp105(2+),gp36(3+)」,初步诊断为 HIV-2 抗体阳性。2025 年 1 月 20 日第三次采集样本,1 种 ELISA 抗体试剂及 2 种化学发光抗体及抗原抗体试剂检测结果均为 HIV-2 抗体阳性,最终确定为 HIV-2 型感染。
HIV 分为 HIV-1 和 HIV-2 两个型别,都能引起人类免疫缺陷并导致艾滋病。截至 2024 年 7 月,全球累计约有 3990 万人感染了 HIV,其中约 200 万人为 HIV-2 感染。HIV-2 主要流行于西非局部区域。我国艾滋病一直以 HIV-1 型为主要流行株,我国首例 HIV-2 感染者是 1998 年福建省报告的科特迪瓦回国人员,随后云南省、湖南省报道了 HIV-2 输入性病例,且均为 HIV-1 和 HIV-2 混合感染。2017 年湖南省报告了 2 例非输入性 HIV-2 感染病例,这是国内首次本土 HIV-2 病例报告。随后湖南省在 2005~2019 年保存的既往 HIV-2 血清学抗体检测可疑样本中,检出 HIV-2 核酸阳性 13 例。
本次四川病例自述有过 8 名性接触者。病例配偶已于 2019 年 4 月死亡,经核查非既往病例,未查询到 HIV 抗体检测记录。2022 年认识的某男性♂️ HN001,于 2022 年 4 月在四川省某市有过密切性接触,流调发现 HN001 于 2017 年被湖南省诊断为 HIV-1 感染,2023 年 4 月订正为 HIV-2 型感染,已于 2022 年 5 月死亡。另 6 位性接触者中,4 位性接触者经 HIV 抗体筛查检测为阴性,其中 3 人已排除窗口期,1 人拒绝进一步随访检测,其余 2 位接触者无法追踪。
利用软件绘制样本的分子传播网络图,显示本病例与湖南省提供的 6 条已确证 HIV-2 的样本序列形成了 1 个传播网络(簇),且病例与 HN001 相互连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推测四川病例的 HIV-2 感染很可能来源于 HN001。
报告论文中分析指出,因 HIV-1 和 HIV-2 存在血清学强交叉反应,我国许多可疑 HIV-2 感染的样本大多同时呈现 HIV-1 抗体阳性,可能出现 HIV-2 感染病例被诊断为「HIV-1 抗体阳性」进行治疗,或者被诊断为「HIV-1 抗体不确定」进行随访而流失。本病例在抗体确证试验中同样呈现「HIV-1 抗体阳性」,因此需要提高对 HIV-2 指示带的重视,严格按照抗体确证试验检测流程,在出现 HIV-2 指示带时,使用 HIV-2 抗体确证试剂或能区分 HIV-1 与 HIV-2 感染的抗体确证试剂进行进一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