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我国是否会迎来极寒冷冬!国庆刚过,南方的朋友们还在经历35度以上的高温。然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并且是“双重拉尼娜”。这一消息在各大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开始讨论今年冬天是否会特别冷。今冬我国是否会迎来极寒冷冬!

根据NOAA十月初公布的海温监测数据,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已经长时间低于正常水平,达到了拉尼娜的状态。虽然目前数值还未达到特别强烈的程度,但已稳定在-0.5度左右,这足以被认为是拉尼娜的确认信号。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拉尼娜是在上一轮刚结束不久后再次出现,属于少见的“双重拉尼娜”现象,相当于连续两次对太平洋“泼冷水”。

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十年里并不常见,上次明显的“双重拉尼娜”发生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当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如暴雪、干旱和强台风等。这次的“双重拉尼娜”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预计会持续到2026年初,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可能一直受到拉尼娜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通常会使亚洲的冬天变得更冷,澳大利亚的雨水增多,而南美一些地方可能会陷入干旱。中国作为亚洲的主要部分,也会受到影响。拉尼娜会加强西伯利亚高压,促使冷空气南下,导致国内大部分区域出现低温,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寒冷天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次拉尼娜来袭,我国冬天就一定会非常冷。从1986年以后,即使出现拉尼娜,也未必一定是个冷冬,有些年份反倒是暖冬。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关系,地球的整体温度逐渐上升,影响了原本稳定的气候系统,使得拉尼娜带来的降温效果有时会被减弱。

因此,今年我国是否会出现特别冷的冬天成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历史上,拉尼娜年份的冬天确实更容易出现冷空气干扰,尤其是在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然而,这种寒冷并不意味着全国都会变得特别冷。有些年份里,冷空气活跃,但只在某些时间段影响部分地区,整体温度变化不大。例如,2020到2025年的拉尼娜期间,东三省经历了几次极寒天气,但华南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

此外,气温是否偏低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北极海冰范围以及欧亚大陆的积雪覆盖情况。目前这些因素尚未完全明了,单靠拉尼娜事件不能百分百确定冷冬一定会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几率比往年要高一些。

从十月份开始,南方不少城市的气温依然逼近甚至超过35度,这种情况在过去并不常见。这种气候乱象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加上拉尼娜造成的副作用,使得气温变化不再按常理出牌。不像过去一样,天气从夏天平稳过渡到秋冬,现在则出现了“越热越热,越冷越冷”的极端情况。这种极端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对供暖、用电、交通运输和农作物生长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应对拉尼娜带来的影响。例如,澳大利亚已经启动了洪水预警系统,因为拉尼娜常常引发强降雨。值得一提的是,NOAA的报告还提到,尽管当前处于拉尼娜状态,未来几个月也不排除转向厄尔尼诺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从2026年起,全球气候可能又会出现一轮升温的趋势,形成了“冷热交替”的循环,反映了当前全球气候系统的动荡不安。

这次“双重拉尼娜”被确认,确实需要引起重视。它不会让地球一下子变冷,但会让一些地方在某段时间遇到明显的寒流。对我国来说,冬天变得冷一些的可能性确实在上升,但是否会出现特别寒冷的天气还需考虑更多因素。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