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遭受“桦加沙”、“博罗依”和“麦德姆”三轮台风影响后,广西百色市多个村屯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洪水泛滥。这一状况持续了二十天,洪水至今尚未完全退去。
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们拍摄的航拍视频,外界难以目睹这些被洪水围困的村屯。这些村屯一度处于断水、断电、断讯的困境,成为一座座被洪水围困的“孤岛”。大量反涌出地表的地下水让洪水呈现出罕见的清澈绿色。
作为典型喀斯特地区,百色的地下河通道复杂且易堵塞,导致地表汇入的水难以及时排出,最终造成“上层积水”现象。喀斯特地貌下,洪水可能来自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外的地下水通道上游,增加了水情研判和灾害防控的难度。
被洪水围困近一个月的村屯不仅要忍受等待洪水退去的煎熬,还要面对洪水退去后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的艰巨任务。村民的房屋与家电已被洪水浸泡近一个月,地里的庄稼也已收成无望。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百色市组派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等方面的专家前往德保、靖西等重灾区提供技术指导,结合实际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这场围困始于9月末,9月25日至10月7日期间,百色市下辖的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市、区)过程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
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大进屯是本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大约9月30日大进屯开始出现内涝迹象。随着中秋节期间台风“麦德姆”过境,10月6日大进屯的灾情达到了顶峰。水位最高的时候,地势较低的一排房屋被洪水淹没至二楼,后几排地势稍高的房屋一楼也被完全淹没。
大进屯的农村自建房多为两到三层楼高,其中也有不少是一层半结构。随着洪水水位的涨高,大部分年轻人和经济条件稍宽裕的家庭携家带口撤离了受灾房屋。但仍有不少留守村民退守至自家楼上,其中不乏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的老人,他们或因经济原因,或因不愿离开熟悉的居所而留在被泡多时的房子里。
广西本地媒体报道,大进屯共有80户人家,共有74户房屋被淹,积水最深处仍有4米多。
与大进屯被洪水围困遥相呼应,百余公里外的田阳区巴别乡花参村同样泡在洪水中。自9月29日起,花参村便开始出现积水迹象,大江屯是村里受灾最严重也是洪水最后退去的区域之一。国庆期间第二波台风降雨导致水位急剧上涨至三四米以上,几乎淹没了大江屯楼房一层。
大江屯与大进屯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村中青壮年大多长期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五六十岁及以上的老人。灾情严重时,通往大江屯的山间小路狭窄且湿滑,难以行走,主要通往外界的路段则被大水淹没,出行极为艰险。
在灾情信息被洪水阻隔的最初阶段,外界关注寥寥,多户被困的村民只能在断水、断电、断信号的环境中艰难自救。
民间救援力量在此时自发行动。石万通过当地朋友得知靖西内涝灾情,便驱车前往多个受灾村屯,自费采购了一批急需物资想办法送进村里。
抵达靖西后,石万发现情况复杂,临近水库的村镇退水比较快。例如新甲乡大甲街的退水情况相对较好,街上民众还自行搭建起临时铁桥保障通行。相反,地下暗河附近的村屯退水缓慢,水位较高,情况棘手。
大部分时间,石万和同伴们只能先驱车抵达受灾村落的洪水边界,再依靠竹筏、皮划艇等工具载着物资驶向一片片“孤岛”。他们先后前往了武平镇、果乐乡下属的四五个村屯。
石万注意到,留守村屯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屈指可数。部分村屯尚未安排群众临时安置点,救灾物资也相对紧张。村民急需米、油、蔬菜、肉类以及照明工具等基础物资,这几个村屯一直处于断电、断信号的状态。
10月18日,百色市举行台风后防汛救灾情况通报会。截至当日,百色市累计有365个内涝点,目前已消退243个,现未消退尚有122个,主要集中在靖西市、德保县、田阳区等地。
会上,百色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家组制定的‘一点一策’排涝治涝方案,全力做好各内涝点的排涝治涝工作,尽可能让群众早返家中。”
当晚,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工作人员陆丰表示,目前留守大进屯的村民共有44户78人,独居老人已被安全转移至村外或亲戚家安置。一支由镇、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村里值班,以应对突发状况。日常的交通与物资输送则依靠一艘皮划艇和三艘村民自制的小划船来维系。
由于大进屯地处低洼地带,积水无法通过传统的抽排方式快速解决,只能等待其自然消退。陆丰预估,“水位要退到可以恢复一些基本生活生产的位置,恐怕至少还需要一个星期。”
在物资供应方面,他表示,当地政府每周会统一配送米、面、油及各类即食食品等关键物资,每次配送量都能保障村民十天以上的需求。其他生活保障也在逐步恢复:电力由应急发电机提供,保障夜间照明和给手机等设备充电;通信信号已恢复正常;孩子们已于10月16日返回学校上课。
10月16日,2025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第三赛段在靖西如期开赛,车流穿过早已退水的靖西城区主干道,直奔德保县。
10月19日,田阳区巴别乡花参村网格员罗绍高表示,目前该村的洪水已基本退去,仅大江屯的五六户人家周边尚有少量残余积水,但绝大多数区域的水位已退至一楼以下,人员可以通行,无需再借助皮划艇或竹筏。
罗绍高表示,政府已每日配送方便面、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并通过应急发电机解决了通电问题。但村庄仍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特别是当地水源受到洪水污染,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仍受影响。
根据百色官方发布的消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全市紧急安全避险转移1.0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963人,实现了“零因灾死亡、零人员失踪”。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政府部门紧急调拨了4批次共22910件救灾物资,市县两级还自行调配了23382件救灾物资,均已陆续运抵各灾害点。
农业损失是此次洪涝灾害中多个村屯最为沉重的打击之一。此前,百色乃至广西多地已历经数月的罕见旱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中旬,广西气象干旱面积一度高达97.5%,其中特旱面积占68.7%,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不料待到秋收在即,原本待收的水稻、甘蔗、玉米、红薯等作物在积水中长时间浸泡,几乎绝收。
与此同时,水位的猛涨与多日的浸泡,也导致村民饲养在一楼的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大量溺亡。此外,不少房屋内的家具、电器、粮食等财物被水淹没,损坏严重,造成直接家庭财产损失。
对于这些村庄而言,当洪水最终退去,日常生产生活恢复等更长阶段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