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最强冷空气持续推动北方入冬进程。昨天,北京市延庆区、门头沟区飘起雪花。预计未来三天,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南方气温也会频创新低。江西多地已经开启“换季式”降温模式,最低气温将降至十几度。以九江为例,10月22日至23日,最低气温仅11℃。
与此同时,第24号台风“风神”今天傍晚前后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强度逐渐加强,将给华南沿海带来风雨影响。
专家研判,今年秋冬或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根据近期海洋和大气监测情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渤海、东海南部海温预计略偏高0.5℃到1℃之间,黄海、东海中部与北部海温预计偏高1℃到2℃,南海大部海温接近常年平均水平。专家还表示,根据监测,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在海洋中,用尼诺3.4区的指数来监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当这个指数连续五个月低于-0.5℃,就认为形成拉尼娜事件,相反则是厄尔尼诺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2021~2023年的“三重”拉尼娜期间,华北在2025年冬季有60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内蒙古多地遭遇了有历史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超过11.8亿人口和90%的地区受到影响。
许多人以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但“拉尼娜”和“冷冬”不能划等号。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除拉尼娜外,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但由于今年秋冬或将形成的是弱拉尼娜事件,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冬季气温,还需进一步观察。
目前对拉尼娜事件是否会带来极寒冬天的担忧为时尚早。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两天北方大部的气温将持续偏低,南方的气温也会快速下滑,多地将冷如常年11月。公众需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衣保暖,谨防因气温剧烈变化引发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使用供暖设备时,注意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