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饭时不小心噎到,关键时刻拿出“海姆立克急救仪”,按一下按钮就能将异物吸出,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不少家长看了这样的短视频后纷纷购买同款神器。

此类“防噎神器”是否能代替海姆立克急救法?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多款“急救仪”正在售卖,热门款销量甚至超过7万件。部分家长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态下单,也有人使用后觉得这是“智商税”。有些商家打着“医院同款”“三甲医研”的旗号宣传,但产品并没有获得医疗器械相关认证。

监控画面中,一家人围坐着吃饭,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突然被噎住,咳个不停。孩子的脸很快憋得通红。父亲想做海姆立克急救,却因慌乱忘记了动作要领。这时母亲想起家里有海姆立克急救仪,赶紧找出来,把面罩裹住孩子的口鼻,按下按钮,一块碎骨头就被吸了出来,全程只用了几秒钟。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经常能看到类似的视频,展示孩子吃东西噎住,最后靠“海姆立克急救仪”化险为夷。视频结尾通常会展示该款“神器”的详细使用方法,有的还直接挂出了产品购买链接。有网友质疑其有效性,留言揭开了真相,认为这些视频是剧本演绎,缺乏实际效果。

除了这类“剧本演绎”,还有一些博主发布了急救仪的测评视频。为了证明效果,有的博主吞下花生、珠子、硬币🪙等异物,再用海姆立克急救仪吸出,还有博主把仪器的面罩吸在电脑主机上,强大吸力甚至能将主机拽离桌面。在多条测评视频的留言区,出现了大量一模一样的评论,称赞产品质量和操作简便性。
电商平台上热销的“防噎神器”名称各异,如“海姆立克急救仪”“海姆立克防噎仪”“咽喉部负压急救吸引器”等,产品外形大多类似“气筒”,由气囊面罩、气泵、安全阀等部件组成。部分商家打出“医院同款”“三甲医研”等宣传字样,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用户评价呈现两极化,有买家表示“很有用”,也有买家称这是“智商税”。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该产品是否有效,客服回应称,“这款防噎仪能在30秒内快速吸出气道异物,比传统海姆立克手法更安全快捷,产品通过德国医研级品质认证。”但当记者追问是否有医疗器械相关认证时,客服回复:“不是器械类,是日常用品。”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第二次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防窒息急救器”建议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但只有少部分商家在详情页晒出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并表明产品已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专家建议学习传统的急救手法,谨慎购买此类产品。美国急救协会的窒息处理协议也不建议常规使用基于抽吸原理的负压防噎装置。相比之下,海姆立克急救法不仅成功率高,而且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立即实施,节省宝贵的急救时间。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医师黄洋表示,目前这类海姆立克急救仪还没有广泛推广,尤其是在医院临床场景中,医护人员接触较少。因此,该仪器的具体操作规范以及使用后的可能损伤尚不明确。他建议大家学习传统的急救手法,谨慎购买此类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