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称号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10月24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官网公示2025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劳模”名单,孙颖莎与王楚钦的名字赫然在列,瞬间点燃球迷圈。刚在国庆期间包揽混双、单打、双打三线奖牌🏅的两人,用连续8天19场高强度比赛的战绩证明:这份荣誉不是“苦劳奖”,而是实打实的“能力勋章”。

此次“赛事劳模”评选由中国乒协联合WTT世界乒联共同发起,依据参赛项目数量、比赛强度、团队贡献等核心指标综合评定。公示文件特别标注:孙颖莎与王楚钦均以“三线全勤”身份完成赛事,累计比赛时长超20小时,在混双、单打、双打项目中均闯入四强,是国乒包揽五冠的核心功臣。

时间回到10月3日的混双决赛现场,当王楚钦反手拧拉得分锁定胜局,孙颖莎高高跃起与搭档击掌——这对组合以3:0横扫队友黄友政/陈熠,将本届大满贯首金收入囊中。这已是两人第五次斩获WTT大满贯混双冠军,赛后孙颖莎的话道出关键:“混双靠同频,哪怕连续作战再累,眼神一对就知道对方要什么”。而此时,他们已在前一天的单打比赛中鏖战至深夜,孙颖莎刚以4:1淘汰韩国名将申裕斌,王楚钦则历经七局苦战逆转德国选手弗朗西斯卡。

“一天三赛是常态,连轴转成了习惯。”赛事志愿者的记录里藏着更真实的“劳模日常”:10月4日当天,孙颖莎上午打女双半决赛,下午战女单四强赛,傍晚还要参加混双夺冠发布会,从训练馆到赛场的奔波距离累计超5公里;王楚钦更是在男双决赛中带伤作战,面对日本组合的猛烈冲击,他与林诗栋配合拿下关键分后,扶着膝盖弯腰喘气的画面让无数球迷揪心,可转头又投入到单打八强赛的备战中。

这样的“劳模表现”并非首次上演。早在今年5月的多哈世乒赛,两人就以混双、单打双线作战的姿态夺冠,王楚钦甚至在男单决赛前一天还打了三场比赛。而巴黎奥运会上,他们已身兼三项摘得混双首金,如今随着混团项目入奥,两人极有可能挑战“四项全勤”的极限,被外媒称为“国乒最强耐力组合”。

最令人敬佩的是,高强度参赛并未影响战绩成色。孙颖莎在女单决赛中以4:2击败王曼昱,将“进攻机器”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全程轰出18记正手暴力扣杀;王楚钦则在男单赛场连克三位世界前十选手,男双决赛中与林诗栋的默契配合更是零封对手夺冠。混双赛场更成了他们的“后花园”,从多哈世乒赛到中国大满贯,连续四次决赛未尝败绩,胜率高达100%。

“劳模不是熬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国家队体能教练透露,为适应多线作战,两人的训练计划堪称“魔鬼级别”:每天增加1小时专项耐力训练,模拟连续比赛的高强度对抗;赛前两个月就开始调整作息,适应“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比赛节奏。孙颖莎的背包里永远装着肌效贴和能量棒,王楚钦则习惯在训练后加练20分钟反手衔接,这些细节拼凑出“全能战士”的成长轨迹。

消息公布后,#孙颖莎王楚钦劳模实锤#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单条庆祝微博点赞超50万。球迷翻出两人最拼的比赛瞬间:孙颖莎在新加坡大满贯带伤打完女双决赛后,靠在挡板上吸氧仍微笑致谢;王楚钦在布达佩斯赛中发烧38度,依旧拿下男单冠军。有网友留言:“别人打一项累到虚脱,他们三项还能夺冠,这就是国乒的‘铁人精神’”。

目前,孙颖莎与王楚钦已投入洛杉矶奥运会备战,混团、混双、单打三项任务已提上日程。正如中国乒协在公示中所言:“劳模称号不仅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当22岁的孙颖莎和24岁的王楚钦带着这份荣誉继续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对“劳模组合”还会在赛场上书写更多传奇——毕竟,能者多劳的背后,从来都是强者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