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阳节,你在他乡,还是故乡?
前阵子有个热搜:#快30了还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最热的帖子说:“我36岁,公司中层,却仍在超市饮料区徘徊,因为妈妈不许我喝可乐。”评论区里,全是“我也”。
我们这一代,在“独生子女”“学区房”“996”的标签下一路狂奔。当我们深陷于工作的KPI、孩子的家长群、生活的柴米油盐时,可曾真正停下想过:我们的父母,他们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图源:国学文化公众号
“退休那天,走出单位大门,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去。”父亲曾这样描述初退时的迷茫。这种“价值感真空”是当下许多老年人的共同困境:工作填满的生活突然留白,社交圈随离职急剧收缩,这些难免让父母生出“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
我常常对父母说一句话:退休了,先别着急“变老”。北京现有60岁以上户籍人口约447.5万,从法定退休年龄到人均预期寿命,至少还有20年。人生近四分之一的时光要在“退休”二字下展开,如果“老”注定要来,至少可以让它来得慢一点、好玩一点。
如何才算好玩儿?旅居康养、智能家居、AI健康监测,银龄市集、健康义诊、公益讲座..….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或许藏着答案。
今年老博会的主题是“智享银龄颐养四方”,智慧养老科技、适老化设施、医疗保健服务、老龄金融服务等六大展区,吸引了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金融、医疗企业参展。当科技读懂老年需求,现场200多家企业带来的将不仅是设备,更是让老人“有尊严生活”的底气。
现在,这座城市正在为我们悄悄铺路。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建成运营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20家,共覆盖207万老年人,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40%;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大学配置了钢琴、课桌、电视等设备,可开展瑜伽、太极、手工、手机课堂等课程;全市推出首批9个适老化改造多功能公共样板间,覆盖了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昌平、门头沟等7个区。
在首批发布的样板间中,有许多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适老化设备。如在卫生间🚻安装可内外开启的门、防水背衬板,合理设置扶手位置,浴室柜镜面倾斜,方便轮椅老人使用;厨房采用下拉式吊柜设计,烟感设备与家电联动,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当然,也少不了远方的生活。京郊房车营地,退休地理教师王建国夫妇,刚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西北之行。翻开他们的行程表,密密麻麻地标记着这两年的足迹:长白山天池、呼伦贝尔草原、敦煌月牙泉,“年轻时教书,总在地图上指给学生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终于有时间亲自走一遍了。”
原来老年生活从来不是只有“含饴弄孙”这一种模样,多样化玩法,让我们看到了老年生活的无限可能。在老年大学重拾画笔,成为社区志愿者发挥余热,像王建国夫妇那样驾着房车追逐风景。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而是勇敢地走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生活。
站在重阳节的时间节点回望,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养老早已超越了“奉养父母”的传统命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足,更是精神上的认同,认同他们的生活选择,尊重他们的价值追求,守护他们的自主尊严。
当我们理解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的温柔,便懂得孝顺是“把父母当孩子般疼爱”的换位思考;当我们看见房车旅行的“老顽童”们笑逐颜开,便明白最好的关爱是支持他们追逐热爱;当我们目睹北京西城区“一键呼”背后的158万人次服务,便知道城市的善意能让晚年更有底气。
身份证🪪虽然显示“中年”,内心却卡在青春期,哪怕自己也有了孩子,只要父母在,无论多大,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
今早,在地铁上刷着朋友圈,突然看到朋友父母去世的消息,他写道:“从此再也没有可以让我‘肆意妄为’的家了”。四十岁的我们,早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但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最先想到的还是父母。前两天,从家离开的时候,在车里望着父母的背影,记忆中那个扛起整个世界的身影,如今鬓角已经斑白。那一刻,我鼻子猛地一酸:原来,角色对调,只需短短三十载,现在该我“背”他们了。
这个重阳节,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问法。不再只是“您需要什么”,而是“我们一起来试试这个,怎么样?”今天老博会开幕,前几天我给自己列了清单,至少要做到两件事:
1.给他们打个电话,说“晚上我回家,想吃茄子焖面了”;
2.在日历上圈出10月29日,备注:带爸妈逛老博会,咨询家庭适老化改造。
杨绛先生说:“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时,你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不只是一天,更是一次“系统更新”,更新我们对“老”的想象,对“孝”的时限,对“家”的定义。愿我们80岁那天,还能拨通一个号码,喊一声:“妈,今晚我回家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