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五五”规划任务的全面下达,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站在一个新旧模式转换的历史节点。多位业内专家预计,“十五五”时期房地产有望走出企稳复苏行情。
决定中国房地产未来五年走向的总纲领已经落定。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与房地产相关内容出现在多个战略任务中。建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中,“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被放在此大框架下,房地产的民生属性进一步被强化。而在“十四五”规划中,有关房地产的要求被放在新型城镇化框架之下。这也预示着,规模化扩张阶段已经结束,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将全面转向注重品质与安全的高质量阶段。
此次建议指明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几大方向,包括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等。这是一个涉及全产业链、全产品体系的系统性升级。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随着“十五五”规划任务的全面下达,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站在一个新旧模式转换的历史节点。多位业内专家预计,“十五五”时期房地产有望走出企稳复苏行情。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有六处战略任务提及房地产。首先,建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这表明当前在住房消费领域依然存在不合理的限制性政策,亟待清理以释放消费潜力。汽车和住房是居民消费中价值最高、产业链最长、带动效应最广的两大领域,其稳定和增长对整体消费大盘至关重要。
其次,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战略任务中,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明确制度建设、优化供给、提升品质等五大方向。方正证券分析师王嵩认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内涵正从传统“大开发”模式转向以结构性机会为核心的新阶段。保障房产业链、存量运营与改善性消费三大领域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趋势与增长逻辑。
第三,在“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任务中,提出“完善并购、破产、置换等政策,盘活用好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存量基础设施”。第四,在“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任务中,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分类保障乡村发展用地”。这意味着接下来五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一系列围绕低效用地、闲置房产和存量基础设施的盘活工作将重点展开。
第五,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任务中,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从实施到大力实施,我国城市更新工作进入新的加速阶段。第六,在“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任务中,明确“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严防系统性风险”。房地产风险被置于首位,释放出非常强的政策信号,表明未来五年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关键任务之一。
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任务中,“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置于首位,并强调“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核心抓手。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房地产开发方面,主要是夯实项目公司独立法人制;销售方面,即探索实施现房销售制度,从根本上防范交付风险。融资新制度,即主办银行制,确保项目如期交付,维护购房者权益。
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明确了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内涵,包括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这些基础性制度将为“十五五”时期住房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同时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这明确了“市场+保障”双轨并行的住房供应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建议对保障房供给的提法从“有效增加”调整为“优化”,定调上发生了变化。根据官方数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保障性住房实现了有效供应。“十五五”时期将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更加侧重因地制宜。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则是一个全新提法。数据显示,近几年随着各地打造高品质住宅,改善性住房供给明显增加。但改善性需求群体潜力大,现实需求可能受收入、就业、卖旧买新节奏以及预期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要因城施策,供给量大的片区要结构性收缩;需求潜力大的片区,要通过以需定供来释放。
推进“好房子”建设是实现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提出,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这些举措表明,监管层面正从单一的项目开发监管向全链条、全周期的安全与质量保障延伸,既有助于防范开发商资金风险,也能提升存量房屋的安全与服务水平。
未来五年的征程,核心是“人”,目标是“居”。让更多家庭住上好房子、成就宜居梦,将是中国房地产迈向高质量发展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