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价一路下跌,深圳的李女士感到焦虑。10月21日,她发现自己在某银行黄金积存账户一个月积累的丰厚收益几乎消失殆尽。由于设置了自动委托加单,新买入的黄金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每克10元到30元不等的浮亏。更让她不安的是,她投入黄金市场的资金来自两笔消费贷款。此前金价高涨时,收益不仅能覆盖贷款利息,还带来可观利润。但随着金价快速回调,这种加杠杆炒金的风险逐渐显现。
李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多个炒金交流群中,许多同样借贷入场的投资者也陷入困境:割肉离场意味着实际亏损,继续持有则需持续承担贷款利息。
近三个月来,黄金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行情。自8月底起,国际金价大幅攀升,伦敦黄金期现货价格在10月20日最高触及每盎司4381美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近70%。这波行情催生了一批全情投入的“玩家”,他们通过网贷、信用卡💳️套现等方式借入资金,加杠杆入场。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曾一度博得超过30%的收益,但随着金价波动加剧,她的操作越发大胆,从多个渠道申请消费贷款,高峰时期投入黄金市场的贷款金额高达30万元。重仓之下,她对金价走势非常敏感,每日研究行情,并在波动剧烈时实时盯盘。
与李女士相比,华南某地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林生更多是“被动卷入”。几个月前,他抵押了老家一套闲置房产,将贷款资金投入黄金市场。他还把收入和存款的一半换成了黄金资产。这些投资一度收益颇丰,但在国内金价冲上每克1000元时,他仍小幅加仓追高,目前这部分资金被“套在山顶”。
无论是抵押房产进行大额长线投资,还是利用信用卡💳️、贷款平台的免息期进行短线操作,这些投资者都在押注金价会持续上涨。然而,最近四个交易日行情急转直下,截至10月24日,伦敦黄金期现货价格已回落至每盎司4100美元💵附近。不少黄金炒家因此损失惨重。李女士透露,仅前三天她就亏了约3万元,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林生也有部分资金被套在阶段高位,浮亏较大,但整体仍有收益。
当前,炒金者的策略开始分化。李女士计划在价格反弹到一定位置时卖出部分黄金,优先偿还部分贷款,以控制资金风险。林生则打算继续持有,观望后续行情。他们的策略既与资金成本相关,也与持仓成本有关。那些在900元/克以下入场的投资者仍有利润安全垫,而在近1000元/克高位入场的炒家,正面临割肉止损离场还是咬牙坚持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重仓黄金,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在于看似可观的套利空间。主流网贷平台的年化贷款利率普遍在7%至24%之间,而自2015年至今,黄金区间累计涨幅超过200%。『社交平台』上各类黄金投资帖进一步催化了个人炒金热,不少投资者因使用了杠杆资金,无法承受价格回调,被迫进行超短线交易。李女士表示,有时候每分钟、每小时的行情波动,对于收益的影响都差别很大。
然而,这一套利模式往往忽略了黄金市场可能的高波动。贷款炒金远非如『社交平台』上所鼓吹的那般,是“空手套🧤白狼”的捷径。事实上,若未能精准把握买卖时点,极易面临亏损风险。此外,投资者还需承担额外的交易成本。无论是虚拟黄金还是实物黄金,在买卖过程中都存在一定费用。据梳理,银行黄金ETF的交易成本约为1%,积存金约为0.5%,实物金条则因渠道不同而有所差异。
近期贵金属价格剧烈波动,多家银行已发布风险提示,呼吁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仓位,审慎作出投资决策。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机构也明确公告,若信用卡💳️资金被用于黄金投资,违规者将面临降额、限制交易,甚至封卡的处理。不少银行持续上调黄金产品的投资门槛。例如,中国银行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兴业银行则将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业务按金额购买方式的购买起点金额调为1200元。交通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起点金额将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