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神舟”21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前往中国空间站,执行为期约半年的在轨任务。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在大约3.5小时后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此次任务标志着中国人类长期太空驻留能力进一步成熟稳健。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任务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航天员乘组,还将首次把四只小鼠带入太空,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生命科学实验,为未来人类在月球和更远深空生活提供研究基础。

执行这次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分别是张陆(指令长),负责飞船操控、对接空间站等“驾驶与安全”核心环节;武飞(航天飞行『工程师』),主要负责设备系统的维护与技术操作;张洪章(载荷专家),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科学家”,负责执行实验。

随飞船升空的四只小鼠将成为我国首次在空间站中进行的哺乳动物在轨生命科学实验对象。小鼠将在失重环境中生活数日,科研人员将通过成像和监测技术观察它们的行为、运动协调、骨骼状态、神经反应等变化,并在它们返回地球后进行组织、生理与基因层面的科学分析。选择小鼠的原因是它们的代谢、免疫和『神经系统』与人类具有可比性,这有助于理解人在长期太空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这项实验将帮助我们回答:如果人类要在月球基地或未来在火星上长期停留,我们的身体能否适应?如何适应?我们需要怎样的医学支持体系?

接下来的半年中,“神舟”21号乘组将继续在太空中开展多领域科研任务,包括与“神舟”20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持续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与此同时,我国登月计划持续推进,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目前,与登月有关的核心装备已经进入测试、验证或样机阶段,包括新一代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新型登月航天服“望宇”,以及供航天员在月球上移动的月面车。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从“能上天、能入轨”稳步走向“要在另一个天体上工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文明迈向多行星生存的关键一步。

“神舟”21号的升空展示了中国不仅能上太空,还能住、做实验、长期工作,正在为抵达更远的宇宙做准备。从三名航天员到四只小鼠,从半年驻留到未来登陆月球,这条通往星辰大海的路正在被一步一步踏实铺开。今晚,我们共同目送又一次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