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卡尼计划访问中国,希望在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以消除误会并建立战略关系。这一举动可能与美国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有关。

卡尼的亚洲之行还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他将参加东盟领导人峰会和APEC会议。加拿大官员透露,如果APEC会议期间未能与中国领导人会面,卡尼还计划在G20峰会上寻求机会。

加拿大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表明,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跟随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摩擦对其自身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而中国曾是其最大买家之一。去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额高达50亿加元,影响了西部4万种植户的生计。然而,特鲁多政府此前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导致中方反制,今年8月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8%的反倾销保证金。

加拿大的油菜籽行业存在大量政府补贴,产能过剩,低价销售冲击了中国市场,损害了近1亿中国油菜种植者的利益。结果,加拿大种植户遭受重大损失,小农场难以维持,国内民调也显示支持对华电动车关税的人数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加拿大钢铝产业带来了压力,迫使加拿大财政部不得不减免部分中美进口钢铝关税。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开始寻求与中国合作,以缓解经济困境。

除了经济考虑,加拿大也希望在“印太”战略中找到新的出路。此前,加拿大跟随美国的“印太”框架,试图围堵中国,但与印度因“锡克教人士暗杀事件”闹僵,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也进展不顺。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印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不仅能消化加拿大的油菜籽和猪肉,还是液化天然气的大买家。

然而,加拿大在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仍需顾及美国的态度。例如,在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加拿大政府进退两难。美墨加协定仍在审查中,美国在钢铝关税上仍握有主动权,加拿大担心因对华妥协而得罪美国,导致后续谈判中的更大损失。

此外,加拿大在合作诉求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态,希望中方解除油菜籽和猪肉关税,但对中企赴加投资的公平待遇和市场准入等问题却迟迟未见行动。这种缺乏诚意的态度使得双方难以真正消除误会、建立战略关系。
从始至终,中方一直给予加拿大协商的空间,延长了油菜籽反倾销调查期限,并强调共同维护经贸秩序的重要性。然而,加拿大若想与中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必须放弃“两头讨好”的策略,拿出诚意解决中方关切的问题。否则,即使两国领导人见面,也难以使双边关系回到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