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普品与2万元珍本同台,原价两毛七的《哪吒闹海》身价翻千倍。11月21日,2025首届上海全国连环画集市开张,吸引全国各地爱好者交流置换。这场“小人书”爱好者的聚会中,许多人始于怀旧,终于收藏,从当年的小读者一步步进阶为“画中人”,在全国各地的“赶集”中延续着儿时的梦。

集市上,有人淘“念想”,有人寻“奇珍”。一位辽宁摊主拍着书封得意地说:“这是硬壳精装的稀缺本,统共才印了一千册。”类似的对话在瑞虹月亮湾不断上演。展期持续至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齐聚于此,交流置换。

徜徉在书海中的多是看着小人书长大的一代。专程从南京赶来的沈先生花了近200元买下一打老书再版,“有的看过,有的没看过,买回家主要是满足怀旧情结。”一旁的上海阿姨潘女士则更享受“淘货”的乐趣,一番讨价还价后,她花五元钱购得三册。“很久没翻过这些画书了,小时候一分钱租一本,蹲在摊前能看一下午,今天买点回去留个念想。”

现场除平价书外,也不乏几百、上千甚至万元级的珍品。一本1980年上海人美版的《哪吒闹海》标价500元,而最初的零售价仅0.27元。山东摊主陈先生带来的一套《李自成》,出版已五十余年,但品相如新,标价高达两万元。“这书发行量少,极难集齐,”陈先生指着特意包裹的双层封套介绍,“我也是高价收来的,平时必须小心呵护。”

旧书定价主要看三点:一看品相,同样的版次,普品只要50元,完美品相能卖三五百;二看印量,物以稀为贵,印数仅一两万的稀缺本远比印数十几万的昂贵;三看版次,时间越早越贵,“一版一印”的价值通常远高于后期的二印、三印。

这里的摊主大多拥有“卖家”与“玩家”的双重身份。杨先生是美术科班出身,他认为连环画的魅力在于艺术形式的多样性。“白描、铁线描、水粉、水彩、国画,不同的技法赋予了作品不同的味道。”正是这种对艺术风格与版本的深入钻研,让他从一名普通读者逐渐成长为半职业的连环画收藏家。
陈先生的收藏轨迹也类似。小时候零花钱少,只能和同学各买一本换着看。一次偶然让他重拾旧好,发现儿时的读物除了故事,竟还藏着无穷的收藏门道。这一玩便是二十载。如今,他过着“候鸟”般的赶集生活,卖掉复品或不急需的,换钱买入心仪的珍品,不断提炼他的收藏体系。今年他的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上海站结束后,年底广西还有一场交流会,杨先生也会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