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阿联酋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印度“光辉”战机在飞行表演中坠毁,再次引起全球关注。当时这架承载印度国产军工梦的战机正在低空盘旋机动时突然失控,径直冲向机场旁的空地,现场爆发出一团巨大的火球,飞行员未能成功弹射,当场丧命。

这是“光辉”战机服役以来第二次坠毁,也是首次发生在印度之外的公开事故。此前,印度派“光辉”战斗机等军工产品参加迪拜航展,本意是振兴本国军工事业,却屡次出洋相。航展刚开始时,有人发现“光辉”机身下方不断滴落液体,地勤人员用购物袋🛍️仓促承接。面对外界质疑是否漏油,印度国防研究所辩解称液体是环境控制系统(ECS)在高温下产生的“正常冷凝水”。然而,其他国家的战斗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光辉”的国产化ECS系统存在“水分离器故障”,导致冷凝水无法完全分离,此次航展上的“漏液”可能是技术缺陷的再次暴露。

从现场视频和事后分析来看,坠毁事故原因指向多重技术隐患与人为失误的叠加。一方面,飞控系统与发动机问题始终是“光辉”的顽疾。2024年该机型首次坠毁时,调查就指出“低空气动控制效率不佳”,而此次低空机动中“姿态控制失败”再次印证了飞控系统的稳定性缺失。有专家推测,这款战机使用的发动机可能突发动力不足,导致战机无法维持最低飞行速度,最终失速坠地。但从现场视频来看,在飞行高度很低的情况下,飞机反转时急速冲向地面是非常不应该出现的操作,因此更有可能是飞行员操作失误的原因。

飞行员操作失误的背后也折射出装备设计的缺陷。有分析指出,飞行员在进行特技动作时可能误判高度——“光辉”的雷达高度指示系统作为本土研发设备,长期存在校准误差问题,在低空特技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一旦仪表提供错误数据,飞行员便很难及时调整操作。此外,弹射系统没有工作让飞行员失去最后生机。光辉战斗机的弹射系统来自英国,从此前的使用状况来看,安全保障率很高,但这次飞行员可能来不及执行弹射操作。

“光辉”战斗机的研发和制造历史很长,从1983年立项到2016年服役,耗时33年,却始终未能摆脱“万国牌组装”的尴尬:发动机依赖美国F404,雷达源自以色列,航电系统来自法国,关键子系统的拼凑导致兼容性问题频发。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的装配工艺与质量管控更是业内笑柄。即便如此,印度仍急于将“光辉”打造成“国产标杆”,在技术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海外展示。2023年迪拜航展,“光辉”因座舱黑屏、飞控异常两次取消表演;2025年明知存在漏液隐患,仍硬着头皮升空,结果现场坠机。

此次“光辉”坠毁不仅让其海外军售前景蒙上阴影,更让国内民众对“印度制造”的信心受挫。反观同期参展的中国“枭龙”Block3战机,不仅签下新订单,更凭借多次空战中的实战表现赢得认可,两者的差距一目了然。航空工业需要数十年的技术沉淀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绝非靠舆论吹嘘或急于求成就能实现突破。印度“光辉”战机的漏液与坠毁,是一记警钟:军工发展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补齐技术短板、完善质量管控,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否则,再宏大的“军工梦”也只会在一次次事故中化为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