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手”帮二氧化碳悄悄搬家(唠“科”)
这项技术名叫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从理论上说,有了CCUS,化石能源也能成为“零碳”能源。今年,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形成“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
这项技术名叫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从理论上说,有了CCUS,化石能源也能成为“零碳”能源。今年,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形成“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
如今,来自全球各地的原油通过“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卸载,经输油管网送往宁波、舟山等地的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在那里完成从原油到交通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蜕变:有的在加氢站变成了氢能重卡的燃料,驱动…
7日,吐哈油田气举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气举远程诊断及优化软件1.0版本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填补国产气举软件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气举智能管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吐哈油田气举技术中心历经4…
在环境监测与工业品质管控的精密领域,红外光度测油仪正以“光与分子对话”的科技智慧,重塑油类污染物检测的精准边界。无论是江河湖泊的水质守护,还是石油化工的排放监管,它都能穿透表象,用光谱语言揭示油份浓度的真实数…
34年来,郭蓉在催化剂研发领域,书写了一段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故事。郭蓉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研发出高水平催化剂,成为像赵炎那样的科学家。2007年,郭蓉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一次国际评测中被定为最末一级…
通过自主研发,最终成功制造出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大型加氢反应器,彻底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封锁,并推动中国炼油设备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重油的利用率,更让中国在全球石化设备市场中占据了60%的份额,迫…
其优化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不仅降低了操作时的摩擦力,让工作人员能轻松实现阀门的启闭操作,还能保证阀门在调节过程中的平稳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原油输送波动。其结构设计简洁,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强,当装置出现…
而现在, 即使只能采购劣质原油,中国也能通过这台反应器将其转化为高质量燃料,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稳定,成就了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关键筹码。 这台设备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石油炼化的范畴——它象征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从…
德特森电动特种旋塞阀能够满足化工流程中各种介质的截断、调节等需求,可用于控制各种化工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输送与处理过程。电动特种旋塞阀作为旋塞阀中的高端细分产品,随着各行业对其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技术升级和…
防爆控制箱的使用领域主要包含原油、化工厂、冶金工业、纺织品、电镀工艺、制药业等领域。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种以油气开采和制造业为主导的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燃气、液态液化天然气、轻质燃料油和汽油等。防爆控制箱适合于…
自动执行原油蒸馏测试方法的测试操作,并可以指定温度范围以确定汽油,煤油,轻油和残留油的产量。 The temperature controlof the condensation pipe and rec…
深圳5月3日电 (索有为 王霖澔)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番禺11-12平台5月3日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投产,这是,其在台风生产模式、远程复产、复杂原油处理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标准…
作为应用无人平台远程开发的海上稠油油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番禺11-12平台3日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投产。 番禺11-12平台是番禺1011区块联合开发项目的核心设施,位于距深圳东南方向200公里、水深约11…
3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番禺11-12平台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投产。这是,其在台风生产模式、远程复产、复杂原油处理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来源:广东发布…
金融界2025年4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美瑞克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台式原油水分测定离心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724558 U,申请日期为2024年3月。 专利摘要…
通常采用紧凑的管道布局设计,将热流体管道和冷流体管道紧密排列。在大型集中供暖系统中,采用逆流式,可使热媒(热水)与冷水之间的平均温差比并流时提高20% - 30%,从而更高效地将热量传递给冷水,为用户提供…
液氮吞吐技术能够推动油藏中的残余油向采集系统移动,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对于裂缝性油藏,液氮吞吐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原油的流动形态,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处于开采中后期、产量逐渐下降的油田…
钢铝复合翅片管制成的换热器能够高效地完成这一热交换过程,确保原油在不同温度区间实现精准的分离,生产出汽油、柴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钢铝复合翅片管换热器是制冷和制热的关键部件。钢铝复合翅片管的…
渤海油田始建于 1965 年,是中国海域目前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现已建成 50 余个在生产油气田、200 余座生产设施,累产油气当量超 5 亿吨。
国家能源局今天(20 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 4 亿吨,连续 8 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