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评 | 抢占天缘政治优势,印度开始“瞄准”太空

深海评 | 抢占天缘政治优势,印度开始“瞄准”太空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之中,走向星辰大海是未来的必然。近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开始向太空迈进了一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6日宣布,该机构此前发射的两颗卫星当天成功完成空间对接任务,标志着印度成为全球少数能成功实现这种技术的国家之一。在印度之前,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是仅有的几个已经开发和测试对接能力的国家。

太空价值重要

印度“空间对接试验”任务旨在发展并展示航天器在近地轨道交会对接以及分离所需技术,该任务使用的两颗卫星在2024年12月30日发射升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6日宣布对接成功后表示,两颗卫星组成的航天器一体化控制流畅,这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时刻”。据当地媒体报道,两枚卫星对接后还将进行电力传输测试,这项技术对复合航天器控制、航天器分离后载荷运转等非常重要。

印度为什么对太空有这么大兴趣呢?这得从太空的价值说起。

有学者认为,太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军事领域。以应用卫星为主的航天系统在军事侦察、通信、打击、导航定位、预警、反导、军事指挥、后勤保障、军事气象等诸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战争中更将成为决定胜负的举足轻重的因素。控制太空这一新的战略制高点将是取得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太空战场也许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第一个战场。

其次是太空的经济价值。在当前这个全球经济日益依赖于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时代,信息的快速获取、集成、传输已成为财富生成的源泉,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日益明显。以通信卫星为主干的航天通信系统作为人类获取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可实现全球高频段、高速率、小延迟、大容量、宽频段、低成本的无缝隙通信,形成名副其实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发展对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需求。

印度加大投入

印度的“大国梦”是其在航天领域不断加大投入的强劲动力。作为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板块的中心国家,印度的北面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与亚洲大陆相对隔绝,东、西、南三面临海,扼守印度洋的“黄金水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印度逐渐形成了“印度中心论”,即把印度看成南亚乃至亚洲的中心,对内要建设强国,对外追求大国地位。

天缘政治方面的考虑也是印度重视航天科技的重要原因。自从苏联在上世纪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太空时代。太空作为人类新开拓的空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由于太空地位特殊,战略价值高,各大国围绕太空的控制与开发展开各种竞争与合作,天缘政治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太空的地位更是得到进一步提升。商业航天的兴起以及俄乌冲突中“星链”系统的表现使得各国都想在天缘政治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印度自然也不例外。在前述卫星对接任务成功后,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他表示,这是印度未来几年实现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的重要基石。

此次印度卫星“空间对接试验”的成功确实是一个较大的技术进步,甚至使印度巩固了在世界航天第二梯队中的地位。不过,就等离子推进、量子通信、大型液体透镜太空望远镜、3D打印等决定未来天缘政治格局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来说,印度要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监测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能耗监测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管理中的两大核心系统,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共同服务于建筑的高效运行与节能管理。 定义: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对建筑内设备(如空调、照明、电梯、给排水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监测系统

雷军称小米小折叠抗冲击能力对标直板旗舰 折痕极浅

小米MIX Flip 2 据官网信息,小米MIX Flip 2搭载了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了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制程,CPU主频最高可达4.32GHz。运行内存提供12GB和16GB两种选择,存储…

雷军称小米小折叠抗冲击能力对标直板旗舰 折痕极浅

OPPO手机视频裁剪大法大公开!简单几步基础视频变高阶大片

一、OPPO自带视频裁剪功能详解 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OPPO自带的视频编辑工具响应速度很快,即使是4K视频也能流畅编辑。通过OPPO手机自带的强大编辑工具,配合像剪辑魔法师这样的专业APP,即使是手机拍摄…

OPPO手机视频裁剪大法大公开!简单几步基础视频变高阶大片

大块炉渣怎样变1cm颗粒?双齿辊破碎机精细加工

在这一精细加工过程中,双齿辊破碎机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设备。 双齿辊破碎机采用两个相对旋转的齿辊作为核心破碎部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辊间距和转速,可在不更换设备的情况下灵活应对不同成分的炉…

大块炉渣怎样变1cm颗粒?双齿辊破碎机精细加工

2025年电力人因安全:概念初探、典型场景和技术展望报告-武汉大学(王波)

电力人因安全则是在人员、施工装备、作业工具和环境的紧耦合系统中,使电力作业更安全、有效、舒适,减少错误和事故。其研究思路是通过对作业人员多维度健康信息的捕捉与分析,预防因连续长时间、超负荷、异常状态及疲劳危险…

2025年电力人因安全:概念初探、典型场景和技术展望报告-武汉大学(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