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韬铭:龙年的第二个“夏天”|新华走笔

黄韬铭:龙年的第二个“夏天”|新华走笔

今日霍州北京2月7日电 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龙年的第二个“夏天”》的报道。

2024年11月,我作为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的随船记者,搭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向着冰原大陆进发。船儿一路向南,穿过海峡,越过赤道,从北半球的寒冬一头扎进了南半球的盛夏。龙年第二个“夏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一)

这期间,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极地工作者,看到了他们战风斗雪之外的另一面。

祖成弟是“雪龙2”号上的轮机员,司职大管轮。他的工作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确保“雪龙2”号的各种机器安全运转,保障它们能为船的运行和前进提供充足的电力和动力。迷宫般的机舱路线他早已烂熟于心,大大小小的机器设备他也如数家珍。

拥有专业、丰富的轮机知识,祖大哥上学时却是文科出身。“当时毕业后听说跑船更赚钱,就一点一点自学、考试,误打误撞入了行。”

祖大哥热情好客,下班后常喊我去房间一起喝茶。海上漂泊难免枯燥,闲时他喜欢研究诗词,打发时间。有次夜聊至兴起,他打开手机备忘录📝,给我念了几首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一首这样写:

“班歇夜待眠,独坐看窗天。舷外风浪涌,思绪动蛰参。年少踏海途,而今鬓霜添。吹浪青沫飞,行船银波潺。天地乘龙客,赫赫一行间。来路尘已尽,志勇未曾减。乡梓非不顾,亲友何道安。登足踏极旅,从此远人间。”

陈栋彬也是我在船上认识的好兄弟。因为向往极地,退伍之后他选择上船做水手,本航次是他的第3趟南极征程。他身材高高胖胖,留着一头“秀丽”『长发』,结合这份在海上飘荡的工作,颇有些“江湖浪客”的不羁风范。

水手的工作内容比较杂,有时在驾驶台值班开船,有时在甲板开吊机吊货,船上的活儿他基本都干过。我俩年龄相仿,又有些共同爱好,经常能聊到一块。

栋彬是无人机发烧友,屋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飞行设备。天气好的时候,他会跑到甲板上飞无人机,或记录科考船乘风破浪、破冰前行的飒爽英姿,或拍摄企鹅海豹、冰山深海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天气不佳时,他也会飞无人机,帮船长查探周围海域的具体情况。我管他叫“机长”,他也乐得接受这个外号,对自己拍的视频颇为自得。

在茫茫大海上飞无人机,风险可不小,得随时做好飞机“一去不复还”的准备。虽然之前已经掉了几架在海里,让他心疼得够呛,但过几天还是照飞不误,乐此不疲。有次信号差,无人机始终没法稳定降落,眼看又要坠进海里,情急之下他徒手上去把飞机抓了下来,手被割了个口子,缝了好几针。

在南极中山站采访的时候,我认识了张冬。初见时他扎着小辫,正在食堂站着吃饭,随便扒两口马上就要去接班。作为发电班班长,他的工作是确保柴油发电机组正常运转,给考察站稳定供电。到去年11月底,他已经在中山站工作了一整年。

3次度夏,7次越冬,张冬是正儿八经的“老南极”。自2003年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至今,他在南极待了将近3000天,这块冰原大陆承载了他的青春、热血与回忆。

张冬脑子活,创意多,爱拍视频,喜欢导演,多年冰原岁月积累了不少影像资料。打开移动硬盘,他指着电脑屏幕里的照片,一张张给我介绍——

“这是南极春晚,我们越冬队员自编自演,有小品、有舞蹈,很热闹。”

“这是当年我写的一个剧本,用默剧的方式呈现,表现我们在南极越冬的日常。”

这两个多月,我接触了宏大极地事业背后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他们数年如一日敬业付出,但偶尔也感觉苦闷,会培养些小爱好排解孤独;他们离乡千万里,但重情重义有担当,将肩上对家庭的责任扛得更稳更实。风雪极地40载,他们是最生动坚实的注脚。

(二)

龙年的第二个“夏天”,我同时感受到了时间的短暂与漫长。

对于参与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的工人张利新而言,时间总是不够,得抢。

他来自中铁建工集团,主要负责钢结构安装。但在南极这种特殊环境里,什么活儿都得干。“打地基、安管道、装墙板,哪边着急大伙就先一起上,互相搭把手。”

秦岭站所处区域盛行南极下降风,风起时飞沙走石,暴雪漫天,难以外出,所以每年适合张利新和队友们在室外作业的窗口期很短。计划详细周密,但天气变化无常,作业安排必须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面对狂风暴雪,张利新戏称自己和队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记得去年在秦岭站有一天风雪特别大,白天出去干活,中午就差点回不来了。两人相距不到一米,连对方是谁都看不见。因为怕走丢,他和队友们掏出一根粗绳,背对风雪站成一排,一手拉着“企鹅服”帽檐,一手紧紧抓住绳子,如拔河般一点点往前挪,这才安全回到站里。

时值极昼,时间的概念在南极早已模糊。张利新有时候根本分不清几点,只知道工期紧,任务重。只要天气合适就出门干活,没日没夜,争分夺秒,只想着再快点,多干点。

对于在南极越冬的张雷来说,时间有些漫长,要熬。

他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气象观测与部分科研任务。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队员,到去年11月底,他已经在南极待了一年。

回想起来,张雷觉得极夜前的日子最是难熬。“眼看着太阳渐渐消失,黑夜漫长无边,每天都数日子盼回家。”

列数回去之后最想做的事,是支撑他熬过漫漫冬天的动力之一。

“回去第一件事,先把新鲜蔬菜吃个够,真怀念那个脆爽的口感啊。”

“南极太荒凉了。回去之后想去公园里坐坐,看人来人往,看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

我问张雷,这么难熬,后悔来这里吗?他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我是‘南极师门’毕业的。我导师,甚至导师的老师,都曾来过南极,为极地气象事业做过贡献。来这里工作一段时间既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我们师门的传承。”

时间的每一面,都映照南极征程的样子。在短暂的时间窗口里争分夺秒,才有秦岭站快速崛起于冰原;在漫长的极夜中持续坚守,才能获取南极相关研究的长期数据,久久为功。

在中山站地磁观测栋内,我看到有人在桌柜一角用马克笔写了“英雄”二字。是啊,能穿风雪、踏冰原,在地球最南端参与极地建设的,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特别声明:[黄韬铭:龙年的第二个“夏天”|新华走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吃相太难看!回国只为捞金,录节目全程说英语,『吴京』的话大快人心(吃相太难看是什么意思?)

但爱情童话在2015年出现裂痕——网友曝光李安琪在外媒采访中直言"厌恶北京",其微博清一色的英文内容与商业合作中的"零中文"态度,彻底点燃舆论怒火。当李安琪在真人秀中刻

吃相太难看!回国只为捞金,录节目全程说英语,『吴京』的话大快人心(吃相太难看是什么意思?)

一张合照,将『刘亦菲』的江湖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杨幂』表情略显尴尬(有一张单独合影)

在《VOGUE》二十周年庆典的黄金九月刊上,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上演。神仙姐姐『刘亦菲』以绝对优势占据画面中央,一袭华服衬得她贵气逼人;而昔日闺蜜『杨幂』虽同样摆出自信姿态,却只能屈居次席,两人悬殊的排位不禁令人唏嘘…

一张合照,将『刘亦菲』的江湖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杨幂』表情略显尴尬(有一张单独合影)

祝绪丹点赞『虞书欣』黑稿,究竟是神仙闺蜜吸引火力,还是塑料姐妹(祝绪丹火了吗)

!!",但这波操作不仅没平息风波,反而把两人过往的恩怨都翻了出来。这已经是祝绪丹半年内第二次卷入类似争议了——今年3月浪姐6播出时,她就因点赞"『虞书欣』粉丝网暴素人"的帖子被扒,当时工作室

祝绪丹点赞『虞书欣』黑稿,究竟是神仙闺蜜吸引火力,还是塑料姐妹(祝绪丹火了吗)

高分子材质的义眼片多少钱?

义眼片的价格有多种,从几千多到几万多的都有吧。几千左右的一般很少有进口高分子材料兼量身定制的,有可能是国产材质或进口高分子成品,或者用成品加工打磨的。 1-2万甚至更高的,不要单纯的只看材质,材质只是其中一方…

高分子材质的义眼片多少钱?

玉镯裂纹≠报废!你的白玉手镯还有救!(玉镯裂了还有价值吗)

手镯裂纹≠报废! 接下来,就让专业玉石修复师傅教你→白玉手镯修复的黄金法则,已附效果图! 【法则一】:看裂纹定方案 【法则二】:修旧如旧是王道当断裂的玉镯在专业玉石修复师傅手中“复活”,让手镯(情感)价值不降…

玉镯裂纹≠报废!你的白玉手镯还有救!(玉镯裂了还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