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光启蒋鹏飞:2025年或是低轨卫星组网关键年 加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专访

中科光启蒋鹏飞:2025年或是低轨卫星组网关键年 加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专访

科创板日报》2月27日讯(记者 吴旭光)以2014年我国开放民营经济参与航天产业为元年,我国商业航天已跨过十年发展周期。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密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形成多个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蓝箭航天、深蓝航天、星际荣耀等商业航天企业,在探索液体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这一主流降成本方式中取得进展。

在这其中,中科光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启)于2015年在中科院遥感所支持下创立,现已在“AI小微模块化卫星”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单星成本降低20%,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

当前,通过一系列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产业协同正在形成。 面对即将开始的“下一个十年”,中国商业航天将如何发展?

近日,人民一号卫星-星云星座总『设计师』、中科光启总『工程师』蒋鹏飞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今中国商业航天已进入“2.0时代”,尤其是液体火箭的商用,凭借其更高的比冲值、更强的任务适应性,正迅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

谈趋势:2025年将是商业航天加速腾飞的一年

科创板日报》:如何看待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情况?展望2025年,您认为行业将迎来哪些突破?

蒋鹏飞: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在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和市场积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年68次火箭发射,成功率97%。其中,民营火箭贡献12次,具体包括2024年11月底,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产业链闭环能力基本形成。

2025年有望成为低轨卫星组网的关键年。伴随技术进步、产业成熟、市场爆发等,航天将更加贴近公众,和每个普通人产生链接。可以预见的是,千帆星座、国网星座等计划部署加速;吉利未来出行星座二期计划新增264颗卫星,支持存量手机直接进行卫星通信;中科光启研发“航天科普AI数字人”等,推进航天知识普惠化。

预计到2026年,我国各类卫星年产量将突破500-600颗,卫星的规模化部署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行业加速发展,将加速遥感、通信、导航等商业卫星的普及,推升中国在轨卫星数量占全球卫星总量的比例提升至40%,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

科创板日报》:2025年,您所在的企业有哪些业务规划?

蒋鹏飞:近期,在中国军转民产业研究院支持下,中科光启与中科睿格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在郑州、雄安等地新建卫星智能生产线,不仅为更大型的星座配套基础设施,我们还计划全年完成30颗低轨遥感卫星及部分通信卫星的发射。

对中科光启来说,2025年是从“技术突破”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关键年。我们将依托商业卫星规模化应用、月震监测等深空技术储备、以及科普生态体系建设,扩展技术服务至全国10个省份。

谈挑战:星载『芯片』、耐高温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本土化率待提升

科创板日报》:国内商业航天发展至今,您认为行业得到了哪些支持?还有哪些问题待解决?

蒋鹏飞:从201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航天建设,到2024年商业航天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环境已从限制转向全面赋能,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

得益产业政策支持,我国商业航天已渗透到农业、环保等领域。比如,中科光启在遥感卫星服务已覆盖全国4.5亿亩耕地,在粮食估产、灾害预警、环保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商业航天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低于5%,仅靠发射难以形成可持续增长,未来需加快从“发射驱动”向“数据服务驱动”转型。

科创板日报》:商业航天领域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行业现状如何?如何展望行业未来发展?

蒋鹏飞:一方面,中国商业航天在核心技术自主化尚存在一定瓶颈。比如,星载『芯片』、耐高温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目前不足60%,部分产品仍依赖进口等。

再比如,2024年某可复用火箭试验失败,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暴露出商业航天行业高技术风险与资金链脆弱性的矛盾。

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行业内既懂卫星工程又掌握遥感算法、行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导致部分已设计出来的卫星无法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科创板日报》:如何看待未来商业火箭可能面临的竞争格局?

蒋鹏飞:未来3-5年,我国的商业火箭行业将经历“技术淘汰—生态重组—国际卡位”三重洗牌。

2025年将成为可回收火箭商业化的关键节点。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国产液体火箭首飞后,如果能实现一级火箭的回收复用,其发射成本相较一次性使用火箭有望下降30%-50%,这也将成为行业分层的核心标尺,直接决定哪些企业能留下来,哪些企业会被淘汰。

与此同时,卫星『互联网』星座的规模化部署,正倒逼火箭企业重构产业生态。比如,面向农业、灾害监测等应用市场的遥感卫星星座,需要更高频次、低成本的发射服务,未来“拼车”发射可能成为行业常态,每月1-2次的发射需求将考验企业的产能与效率。

言外之意,火箭企业单靠技术突破还不够,需要具备更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化被动为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谈机遇: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渐完整

科创板日报》:中国商业航天如何融入全球商业航天市场?我国在推动国际商业航天合作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

蒋鹏飞中国商业航天要想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关键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提供“可落地、可持续、可复制”的航天解决方案。

十逾年砥砺前行,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渐完整,已具备年产100发火箭、300颗卫星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带动国内超千亿元的空天信息市场同时,孕育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这些经过市场验证的“卫星+农业”、“卫星+应急”、“卫星+生态”模式,可以直接复制到海外。

同时,我国模块化卫星技术已实现150小时快速集成,可满足紧急补网和快速部署需求。这也受到泰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根廷等新兴航天国家的关注。

科创板日报》:截至2024年年底,SpaceX估值已超3500亿美元💵。我国能否出现一家这样的商业航天巨擘?

蒋鹏飞:中国具备孕育商业航天巨头的土壤,预计到2030年前,有可能诞生一家估值超千亿美元💵的企业,但它的成长逻辑不会简单照搬SpaceX,而是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和产业环境的发展之路。

如果一定要描绘这样一家公司,它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在技术上,具备“可复用火箭+AI星座运营”双轮驱动能力。也就是说,既能实现低成本、高频次的发射,又能依托人工智能提升卫星数据的价值转化效率。

在商业模式上,它的空天数据服务需占到营收的60%以上,而不是单纯依赖发射业务。

此外,与SpaceX商业竞赛市场定位不同,其核心定位很可能会聚焦民生领域,比如,在农业、环保、灾害监测等场景应用,将卫星服务做得像水电服务一样普惠。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特别声明:[中科光启蒋鹏飞:2025年或是低轨卫星组网关键年 加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专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谭咏麟相约丁克却和情人生了娃,数亿家产留儿子,原配含泪入空门(谭咏麟对唱歌曲大全)

果不其然老谭一开口就给全场来了个下马威:&34各位,这是我的爱人朱咏婷,还有我们的儿子谭晓峰!啧啧这话说的简直是把&34负心汉&34三个字写在脸上啊! 在2011年的61岁生日庆典上,他毅然决

谭咏麟相约丁克却和情人生了娃,数亿家产留儿子,原配含泪入空门(谭咏麟对唱歌曲大全)

卡戴珊侃爷12岁女儿奇葩造型遭痛骂!戴黑色假牙和鼻环(卡戴珊和侃爷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金·卡戴珊提到,作为妈妈,她不断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女儿相处,虽然有时她不完全同意小西北的穿衣风格,但她尊重女儿的创造力。 在播客的结尾,金·卡戴珊还感慨道:“作为养育孩子的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

卡戴珊侃爷12岁女儿奇葩造型遭痛骂!戴黑色假牙和鼻环(卡戴珊和侃爷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举行反潜演习(俄太平洋舰队万维百科)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10月31日公布的消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多支战术编队近日在日本海举行反潜演习,重点演练了搜寻并消灭假想敌潜艇的课目。演习中,俄护卫舰作战小组使用反潜鱼雷对假想敌潜艇实施了攻击,检验了舰艇与航空兵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此次演习按

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举行反潜演习(俄太平洋舰队万维百科)

揭开表面张力之谜:英国舒曼Sumanpila清洁度测试液(表面张力现象视频)

什么是英国舒曼Sumanpila清洁度测试液?这种神秘液体究竟蕴含哪些功能?通过达因值测试揭示材料表面性能的秘密。 本文深入剖析这款专用于工业领域的高精度测量试剂,探讨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对制造行业的深远意义。

揭开表面张力之谜:英国舒曼Sumanpila清洁度测试液(表面张力现象视频)

李威卡VCIA2026女性♀️专属:蹦床体操训练服背后的科技美学(李威tony)

在追求卓越表现的同时,女性♀️运动员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符合需求的『运动装』备。李威卡VCIA2023系列中的23GX02G训练服,不仅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身体支撑,更在设计与科技方面带来了全新突破。本文将深入解析这款服装的独特之处及其背后的科技故事,

李威卡VCIA2026女性♀️专属:蹦床体操训练服背后的科技美学(李威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