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以“社团化”模式培育创新人才

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以“社团化”模式培育创新人才

在2024年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捷报频传,学生团队斩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16项、国家级奖项124项、省部级奖项175项。在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该学院近年来依托“社团化”创新培养模式,将专业社团建设、学科竞赛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的澎湃动能。

八大专业社团:点燃学生创新热情

据介绍,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以“兴趣驱动、项目导向”为核心理念,组建了工程图学、虚拟仿真、智能汽车、机器人等8大专业特色社团,覆盖机械类专业全体学生。通过“专业导师+企业导师+思政导师”的“三师型”指导团队,学生从大一起即可加入社团,参与科研项目、竞赛训练和工程实践。

社团实践活动。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供图

“学-赛-研”一体:学科竞赛成果井喷

构建“教学与竞赛融合、科研与教育融合”的实践体系,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2024年,该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际先进机器人技术大赛等顶级赛事中累计获奖超200人次。

jrhz.info

学院学子获奖证书集锦。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供图

创新学分“硬要求”:实践能力与课程体系深度绑定

将创新训练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学生需通过参与科创项目、学科竞赛或导师科研课题获取“创新实践学分”。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依托四大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科研创新平台、特色产业学院),开发了200余项科技创新训练案例库,学生成果可转化为学分、课程加分及评优资格。近三年,学生依托平台完成国家级、重庆市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余项,93%毕业生因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实现高质量就业,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突出,职业适应期显著缩短”。

学科竞赛比赛现场。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供图

教师团队支撑:双师型比例超80%

在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已经超过80%,并组建了多个省部级教学团队。近年来,教师群体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诸多荣誉。企业导师深度参与社团指导,引入一线工程案例,与西门子、中冶赛迪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确保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产业学院实践。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供图

“通过‘社团化’培养模式,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壁垒,实现‘全员创新、全程实践、全维提升’的育人目标。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何高法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能创新、敢实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林果)

特别声明:[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以“社团化”模式培育创新人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kingreid信号隔离模块KR513D-11(信号隔离度)

信号隔离模块是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领域中用于解决信号干扰、电位差问题的关键电子元件,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电气隔离技术,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电气上完全隔离,同时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核心作用 电气隔离:切断输入…

kingreid信号隔离模块KR513D-11(信号隔离度)

丑基因太强大,年轻时帅炸天的港台男神,生的儿子没一个帅过老爸(丑陋基因为什么那么强大)

他在 TVB演了快十年戏,《天命》里的嘉庆帝,《换命真相》里的工程师,角色大多是正派,可观众总觉得差点意思。都说是给他儿子写的,结果儿子一出来惊掉了好多人的下巴。 网友都说他浪费了钟镇涛和章小蕙的颜值,一…

丑基因太强大,年轻时帅炸天的港台男神,生的儿子没一个帅过老爸(丑陋基因为什么那么强大)

振荡器(Oscillators)(多谐振荡器)

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馈到输入端,使得输入信号增强的过程。 振荡器的重要参数指标主要包括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谐波抑制、输出功率等。频率稳定度是指振荡器在一定时间内频率的变化程度,是衡量振荡…

振荡器(Oscillators)(多谐振荡器)

最后参编机会!50+科技企业250+专业人士齐聚国内首部AI知识产权标准

由中国电子商会归口管理、智合标准中心组织编制、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南》团体标准进入技术审查阶段,还有最后加入机会。本标准汇聚王迁、陈锦川、宋健等权威专家智慧,凝聚50+科…

最后参编机会!50+科技企业250+专业人士齐聚国内首部AI知识产权标准

为啥有人说在阳光下剥橙子非常危险?这是真的还是伪科学?有何科学解释(那为什么有人说)

两天后,她的大腿布满大片红肿水泡,局部皮肤发黑溃烂,犹如重度烫伤,这竟是那颗橙子在阳光下的“复仇”。 欧洲戏剧史上的“烈焰红唇”妆容竟也源自这东西,19世纪的女演员们将富含呋喃香豆素的佛手柑精油涂在嘴唇上,经…

为啥有人说在阳光下剥橙子非常危险?这是真的还是伪科学?有何科学解释(那为什么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