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最大的悖论:不信记忆,就无法验证,要验证,就必须先相信

知识最大的悖论:不信记忆,就无法验证,要验证,就必须先相信

别太相信你记得的东西。

这哲学家几十年来的共识:如果你已经忘了一个观点当初的来源和理由,那你现在对它的“知道”,可能早就变成了“单纯相信”。

这就是Fred Dretske和Palle Yourgrau在1983年提出的问题:知识的保存,不只是保留内容,更要保留“理由”。

举个例子:你现在说“睡前吃东西不健康”。你相信它,但你已经记不得,是哪里学来的?是高中课本?妈妈说的?还是某个微博?

你当初可能是有正当理由的,所以那时你“知道”这件事。但现在呢?理由忘了,只剩下观点。这时候,你对这件事的状态可能已经降级,从“知识”变成了“无根的信念”。

Dretske和Yourgrau用一个更严肃的例子说明这个逻辑:

一个军官Clyde得知敌人明天会攻击。他相信这个消息,因为他是从R那里听来的,而R一向可靠。现在Clyde掌握了“敌人明天会攻”的信息,信念有理由,信息为真——符合知识的定义。

但第二天早上,他还记得“敌人会攻”,却不记得是R告诉他的,还是那个惯会撒谎的D。

怎么办?他还“知道”吗?他还敢做部署吗?

Dretske和Yourgrau说:不行。他丧失了知识,因为他已经无法确认这条信息是否来源可靠。他只剩下了一个孤立的结论,背后没有可追溯的凭据。

这就是核心观点:知识必须有根。

问题也来了:这么严苛的标准,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如果记住一个事实还得同时记住它的理由、它的理由的理由、它的理由的理由的理由……那要记住多少东西?

哲学上的回答叫“无限倒退”(infinite regress)。Dretske和Yourgrau回应:放心,这个倒退是有限的,因为会停在“基础信念”。

jrhz.info

什么是基础信念?不同学派标准不同,有的说是“我存在”、有的说是“我看到了这棵树”,但总之有那么几个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理由也能接受为真的。链条从这些地方开始。

问题没解决。哲学家停住了逻辑倒退,但没停住心理负担:我们真有可能,随时回忆起每个观点的来源和逻辑链条吗?

现实中的大多数知识,不都是“我记得我以前知道”吗?

所以,反对者来了:不能要求人随时调出所有理由,否则人类根本无法说自己知道什么。那怎么办?有人提出替代方案:我们不如信任记忆本身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记得你曾经知道某件事,并且没理由怀疑这段记忆,那你可以说你现在还知道它。

这就是第二种思路的出发点。

比如你说:“波兰的首都是华沙。”你坚信你知道它,但你完全说不出是哪天学的、是哪个老师教的、是哪本书写的。

你相信是对的,因为你过去在地理课得过高分,你从没把华沙和布拉格搞混,你朋友也没纠正过你。这些都是你“记得自己是对的”的间接支持。

但这也有问题。这个逻辑依赖的是“记忆是可靠的”。可你怎么证明记忆是可靠的?

有人说可以用归纳法:我过去记得牛奶在冰箱里左边,结果一看也确实在左边。我记得我朋友爱看科幻片,他后来也夸我懂他。我记得第一次考试得了高分,成绩单也证实了。

看起来很好。

但关键点来了:你用来归纳记忆可靠性的证据,本身就是记忆

你是在用记忆来证明记忆本身,这就是一个经典的“自我支持系统”。就像用尺子去量自己尺子准不准。

归纳失败。

记忆可不可以被信任,成了一个绕不出去的死循环。你不信记忆,你就无法验证过去的知识。你要验证它,你就必须先信记忆。

这场讨论最后被拖进了哲学史最深的老问题之一: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是真的?

最直观的应对方式是承认现实:我们不是理性机器,不可能永远携带全部理由。但我们又不能放弃知识,否则整个知识体系全都垮塌。

所以有学者提出“内存合理主义”,或者说“认知保留主义”:你曾经知道的东西,可以通过记忆的传承保留下来,只要这段记忆没有被污染、没有反例、没有理由去怀疑。

你不需要记得“老师是可靠的”这个前提,只要你记得“老师说过这个内容”,而且这条记忆没有受到质疑,那你就有理由继续相信这个事实。

但这套系统仍旧靠一个前提——记忆至少大体上是可信的

可这个前提,你没有能力完全验证。

也就是说,整个知识的金字塔,如果没有办法直接确认理由链条的完整性,只能靠“对记忆系统的基本信任”撑住。

它们可能只是你脑子里残留的、不知出处的回音。像记不清来源的旧梦,像引用错了对象的句子。

说到底,我们活在一个忘却速度永远大于获取速度的世界里。知识,不是我们拥有的,是我们记住了多久的东西。

特别声明:[知识最大的悖论:不信记忆,就无法验证,要验证,就必须先相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苹果iOS18.6最新测评,极大改善续航和信号,必须升级(苹果手机最新ios)

iPhone14从iOS18.5更新到iOS18.6续航有没有改善呢? 这次iOS18.6对iPhone14老机型还是有不错的优化的,日常使用更加流畅丝滑了,手机发热减轻了,续航信号也有提升,另外杀后台也是…

苹果iOS18.6最新测评,极大改善续航和信号,必须升级(苹果手机最新ios)

高秀敏女儿李宣的儿子高考获得662高分,演员王红梅表示祝贺(高秀敏女儿李宣本人照片)

李宣和丈夫刘大为,陪着儿子刘嘉阳一起查分,电脑屏幕前,一家三口的表情各不相同,但都满是紧张和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李宣和丈夫刘大为早年都是演员,但近些年影视圈冷清,演出机会少了很多。 她和刘大为两人站在镜头…

高秀敏女儿李宣的儿子高考获得662高分,演员王红梅表示祝贺(高秀敏女儿李宣本人照片)

在上海被抓捕的四位明星,个个臭名远扬星途惨淡,你知道谁最可恨(上海抓获)

在酒后与出租车司机争执后,邱启明与聂远、何睦等人联合殴打司机,最终因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名声一落千丈。可惜,2015年与邱启明同样卷入了那场冲突,最终他也因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事业也受到了重大影响。郭美美沉迷…

在上海被抓捕的四位明星,个个臭名远扬星途惨淡,你知道谁最可恨(上海抓获)

丈夫身份真不简单,怪不得雷佳能上春晚12次,原来他们是夫妻(丈夫身世震惊)

2005年,雷佳已经在歌坛占有一席之地,她在春晚舞台上演唱了《兰花草》,这一年也标志着她与春晚的深厚渊源。每一场演出都深刻触动人心,曾有一回她以饱含深情的《乡愁》打动了两岸同胞,激起了满满的思乡之情。 出道…

丈夫身份真不简单,怪不得雷佳能上春晚12次,原来他们是夫妻(丈夫身世震惊)

七队人数最多,竟有一半未上班,德云社赵芸一舞台咬牙切齿诉苦(七队人员名单)

德云社的赵芸一近期的成长显而易见,她开始在四场和倒二的位置上尝试登台演出,并且时不时与孙九香共同担任底层角色。有一次演出中,赵芸一在舞台上发起了一番“诉苦”,语气中满是幽默,她半开玩笑地指责七队的人数庞大,却…

七队人数最多,竟有一半未上班,德云社赵芸一舞台咬牙切齿诉苦(七队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