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电子皮肤升级竞赛主战场之一

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电子皮肤升级竞赛主战场之一

1.1 电子皮肤: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

传感器技术是机器人感知环境和完成任务的基础。触觉传感是机器人信息的重要来源,触觉传感器接触物体时,能检测其温度、形状、纹理、材质等物理性质,并反馈信息,助力机器人开展下一步操作。

电子皮肤是一种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可作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应用在机器人手指、手臂等部位,使机器人获得对外界触摸感受的能力。

1.2电子皮肤具备感知温度、法向力、剪切力的能力

电子皮肤具备多维触觉感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温度感知:通过热敏材料检测环境或接触物体的温度变化,实现冷热识别与热安全反馈;

法向力感知:感知垂直于皮肤表面的压力,帮助机器人判断接触、抓握力度与物体硬度等;

剪切力感知:识别平行于表面的滑动或摩擦力,助力机器人完成抓取稳定性判断、纹理识别与方向判断等操作。

1.2温度感知:依据冷热特性调整操作,避免损坏或安全隐患

温度感知是电子皮肤的基础功能之一,使机器人能识别接触物体或环境的冷热变化。常用材料如PVDF、PEDOT,可将温差转化为电信号,现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假肢反馈与热安全预警。

应用场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体温、皮肤热流变化;②温度反馈系统:提升仿生真实感与触觉反馈;③机器人热预警:感知设备接触物体是否过热,避免烧伤或损伤。

1.2法向力感知:实现精准触控与抓握控制的关键

法向力感知使电子皮肤能检测垂直方向的接触压力,判断“有没有碰到”和“碰得多重”,是实现抓握、触控与表面识别的基础。

电子皮肤中法向力感知主要依赖力—电信号转换机制,即将外界施加的垂直压力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如图8所示,电子皮肤通过仿生多层结构设计,在外力垂直作用下引发导电层间距或材料电阻变化,进而输出可识别的电信号。

应用场景:①机器人抓握控制:精准判断握力,避免夹碎或夹不稳;②物体接触识别:感知物体是否接触、接触是否稳定。

1.2剪切力感知:实现纹理识别与抓取稳定性的核心能力

剪切力感知使电子皮肤能识别平行于表面的摩擦、滑移或旋转,实现纹理识别、抓取稳定性判断与方向感知的关键能力。

剪切力感知通常通过上下层微结构之间的弹性响应与摩擦电/压阻信号变化实现,如图10所示,当外部滑动力施加后,液态电解质层发生形变,引发电信号变化;此外,图11展示的仿指纹结构在放大滑移信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增强方向判别能力的常见设计方式。

应用场景:①滑动/摩擦检测:判断物体是否滑移、摩擦系数变化;②纹理识别:模拟人类“摸”不同材质的触感差异;③抓取稳定性评估:配合法向力控制夹持过程中的动态稳定性。

1. 3电子皮肤核心参数关注高精度和耐用性

电子皮肤使机器人灵巧手在复杂任务中操作更精准、运行更稳定,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电子皮肤的精度参数包括最小感知力、采样频率和感应点数量等指标,耐用性的核心参数包括使用寿命、工作温度、防水防尘、抗磁场干扰防零漂等。

未来能实现高精度+长寿命的电子皮肤产品将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以帕西尼PX-6AX GEN2为例,其采用电磁式技术路径,能感知压力、温度、材质和滑动,采样频率达200Hz,最小感知力达0.01N,使用寿命超300万次,具备较好的使用场景应用的潜力。

1. 4电子皮肤技术路径多,常见压阻式,电磁式可感知切向力

触觉传感器从原理上可分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光学式和电磁式,最常用的是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比较新颖的是光学式和电磁式。压阻式技术简单应用广,电磁式具有感知切向力的能力,有望成为发展方向。

实现多功能需要多种传感技术的融合,但会影响到电子皮肤传感器的轻薄性。

1.5电子皮肤朝多模态、自愈和更大覆盖面积发展

电子皮肤除了对温度、法向力、剪切力实现精确、无迟滞的检测,还朝着多模态感知、自愈能力、柔性大面积覆盖等方向持续演进,目标是更贴近人类皮肤,实现复杂场景下的人机交互与感知反馈。然而,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应用,电子皮肤仍面临多重技术壁垒。

材料层面需在灵敏度、柔韧性、弹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多个维度达到平衡,开发可适应复杂环境的高性能材料仍具挑战;

制造层面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目前电子皮肤制作往往依赖新材料和精密加工,尚难实现低成本、稳定的大规模量产;

➢ 随着感知维度的提升,算法层面的计算压力也日益突出。柔性传感器产生的多模态信号需由机器人视知觉系统与“大脑”实时协同处理,如何通过分布式架构与边缘计算降低延迟、缓解中央计算负载,也成为决定应用落地效率的关键一环。

2.1材料:电子皮肤主要由介电材料、活性材料、柔性基材组成

电子皮肤一般是由电极、介电材料、活性材料、柔性基材组成。由活性材料组成的活性功能层将环境刺激转换为可检测的点信号,而介电材料通常作为绝缘/传感层,分布在活性功能层的两侧用于接收和传输电信号,柔性基材则起到承载电子皮肤的同时,确保跟生物皮肤或者其他材料兼容性的作用。

电子皮肤的作用原理是外部压力集中应力在接触点, 使互锁型微结构变形, 从而导致接触面积和隧穿电流的增加,实现外界压力互传与反应。

2.1柔性基材:聚酰亚胺是理想材料,规模化存在难点

柔性基材是决定是决定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弹性形变性能的关键因素,需要具备较好的拉伸性能和延展性能。

目前常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的柔性基材主要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而随着柔性基材研究深入,聚酰亚胺逐渐被公认为是柔性电子传感器件的优选基底材料,但成本较高,难以规模化生产。

2.1介电材料:起绝缘隔离作用,介电胶脱颖而出

介电材料起到绝缘隔离,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响应范围和机械适应性的作用。以往的介电材料一般为传统的弹性材料,但为了满足现代晶体管和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可拉伸需求。研发出较高介电常数(k)、较低漏电流、更高偶极密度、更大电流密度、更大能量密度和快速放电以及较低损耗的介电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目前获得高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主要分为四种方法,即化学结构设计,添加无机纳米粒子,填充导电材料和介电离子凝胶,介电胶因其高精度压力传感、低检测限、可定制的模量、透明性和简单的制备过程而脱颖而出。

2.1活性材料:需优秀机械和电子特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主

作为电子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材料承载着准确、完整的传递外界点刺激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活性层性能,要求材料必须要优秀的机械性能和电子特性。

目前适用于电子皮肤的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基活性材料和石墨烯基活性材料。在不同的制备条件和制备工艺下, 由各种类型活性材料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通常表现出不同的传感性能。

2.2制造:量产的制造工艺是电子皮肤行业的关键壁垒

电子皮肤制造工艺也是决定了行业技术壁垒的关键所在。其密集的电子元器件布局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在微小尺度上实现有效屏蔽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如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对工艺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算法:机器人全身感知依赖化,对处理硬件与算法发起挑战

随着柔性触觉传感器工艺提升和产能增加,人形机器人形成感受温度、湿度、压力等刺激的多物理量组合传感技术,在信号接收层面已经向仿真触觉信号接收量靠近。

电子皮肤算法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目前传感器触觉分析多采用集中式数据处理,难以实现人类皮肤复杂触觉感知模式。随着传感器数量增加,集中式处理面临传输数据带宽和功耗瓶颈,因此向分布式覆盖转变成为趋势,这也使得低功耗分布式硬件与算法的迭代更新成为电子皮肤领域的新技术壁垒。

2.3算法:硬件-算法协同与强化学习算法走在技术前沿

数据处理硬件由集中式向分布式的演变趋势,要求配套算法控制也进行相应更新迭代,力求可以模仿人类触觉系统的超冗余传感+预测编码机制,让机器人不仅可以对海量信号刺激做出及时反馈,也可预判接触状态并提前响应。

目前,机器人领域前沿的柔性传感器配套数据处理算法主要包括基于STDP(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规则的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RL)和脉冲神经网络(SNN)算法。

3.1柔性传感器全球市场规模

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潜力广阔。据观研天下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这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带来了广阔的商机。预计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3亿美元。

全球柔性传感器市场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据观研天下预测, 2022年至2029年间,柔性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4%,预计将从15.3亿美元增长至53.2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的强劲需求驱动。

3.1柔性传感器国内市场规模

我国柔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柔性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也为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柔性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3.56亿元,自2015年以来国内柔性传感市场cagr达到17.2%。

目前柔性传感器产业链下游应用主要为医药领域及消费电子,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柔性传感器产业链下游占比中,医药领域占比为40.05%,消费电子领域占比为36.22%,其他应用领域占比为23.73%。

3.1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市场规模测算

参考TekScan A201薄膜压力传感器价格,覆盖每平方厘米的传感器目前售价约267元。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假设从指尖拓展至手掌手背和脚掌,假设:单指尖面积为1cm2,双手共10cm2;单手掌面积为75cm2 ;单手背面积为75cm2;单脚掌面积为200cm2。

3.2海外巨头占据主要市场,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

高端产能被外国占据,市场格局较为集中。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电子皮肤的核心部件之一,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高端产能被国外垄断,市场集中度高。2022年,全球前五大厂商Novasentis、Tekscan、JDI、Baumer和Fraba合计占据约57.1%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如汉威科技、申昊科技、柯力传感、福莱新材、帕西尼、纽迪瑞、钛深科技、埔慧科技等公司已经入局,进展迅速,已有公司进入送样阶段。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目前,全球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近年来新进入市场企业较多,发展速度较快,未来有望逐步缩小差距,推动国产化进程。

特别声明:[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的关键,电子皮肤升级竞赛主战场之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短短一周曝5位名人去世,寿终正寝者有之,癌症夺命者亦有,一路走好!

雪妮这个名字或许不为人熟知,但她那张面容却令许多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在香港电视剧中的“婆婆”角色。说到周骢这位观众熟悉的名字,他曾因在《溏心风暴》中的表现,打动了不少观众。 周钧灏则是另一位年轻的名…

短短一周曝5位名人去世,寿终正寝者有之,癌症夺命者亦有,一路走好!

泰润达重工取得折叠型装配式分段钢结构风塔平台专利,具备折叠能力,方便运输和收纳(青岛泰润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岛泰润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折叠型装配式分段钢结构风塔平台”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77675U,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 专利…

泰润达重工取得折叠型装配式分段钢结构风塔平台专利,具备折叠能力,方便运输和收纳(青岛泰润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孙兴慜2个月前已决定离队!获俱乐部支持 结束十年热刺生涯(孙兴14年前)

本周日,热刺在韩国对阵纽卡。孙兴慜在发布会上宣布离队决定:“我想分享一个信息,我已经决定今年夏天离开俱乐部,很感激的是,俱乐部很尊重我的决定。”孙兴慜于2015年加盟热刺,至今已效力十年。他在2023年8月成为热刺第一队长

孙兴慜2个月前已决定离队!获俱乐部支持 结束十年热刺生涯(孙兴14年前)

抢占智造风口!光明政群2025先进制造培训精英班重磅招生(抢占智造风口的案例)

二、2025年王牌课程体系——培养智能制造核心岗位紧缺人1. 数控编程精英班(3个月速成)零基础→高级编程师进阶之路text模块一:核心技能筑基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G代码编程原理,CADCAM软件全栈(U…

抢占智造风口!光明政群2025先进制造培训精英班重磅招生(抢占智造风口的案例)

光影魔术的指尖陀螺:ZorKryth Champ45 EDC手电的硬核与巧思(光影魔术手 gif)

这款将 WRGB 全光谱照明与指尖陀螺功能熔铸于钛合金躯体的 EDC 装备,正在重新定义 "随身携带"的意义:它既是能在暴雨中持续点亮185H的可靠光源,也是生活间隙中缓解焦虑的指尖玩伴。 在为期两周的使

光影魔术的指尖陀螺:ZorKryth Champ45 EDC手电的硬核与巧思(光影魔术手 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