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人工客服”不该那么难

“转人工客服”不该那么难

很多人吐槽,“转人工客服”过程中经常“迷路”。即使兜兜转转点了一圈“客服入口”,却总是困在智能『机器人』️的“循环问答”里;电话那头的语音提示层层嵌套,按完“1”等“2”、听完广告等排队,好不容易接通人工客服,又被告知“座席忙请耐心等待”……

智能客服本应是解决问题的“好帮手”,却异化为制造困惑的“拦路虎”,“转人工客服”仿佛变成了一场充满套路的“闯关游戏”。不禁要问:“转人工客服”为何那么难?

图源:“今日霍州”微信公众号

打开某电商APP的客服页面,无论输入“人工客服”“转人工”还是“投诉”,得到的回复始终是“小助手已收到你的问题,以下是相关解答……”。如果想转接人工客服,得先完成“灵魂三问”:“请描述你的具体问题”“请提供订单号”“请选择问题类型”,好不容易正确输入了信息,页面弹出“当前排队人数200+,预计等待时间45分钟”。

更有甚者,在某些电话客服系统里,“转人工”选项被藏在七八级菜单之后,堪比“密室逃脱”——先按“1”查订单,按“3”选售后,按“5”说投诉,按“9”进入人工服务,且每一步都伴随着长达15秒的广告播报。

这样的“数字迷宫”正成为消费体验的新痛点。今年“五一”假期,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数据:涉及经营者售后服务品质及消费履约等方面问题的假日消费投诉占比超五成,其中就包括平台客服不畅、人工客服电话无法接通等问题。

不少平台还设置了人工客服交流时限,好不容易进入“排队等待区”,一看还需等待至少20分钟,页面切出去消磨一会儿时间再回看,“超出时限,人工服务已结束”几个大字令人哑然失笑。网友戏称:“以前找人工客服是‘大海捞针’,现在是‘迷宫寻宝’,智能客服简直像平台的‘防火墙’。”

不难发现,部分智能客服变成了“过滤工具”,而不再是“服务工具”。值得关注的是,这对特殊群体更不友好——老年人对着手机屏幕找不到人工入口,视障人士在语音菜单里迷失方向。

漫画 图源:“人民网评”微信公众号

一些平台通过“折叠、隐藏人工客服”让服务质量打折,这种“技术迷宫”式的设计,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关于“经营者应当建立便捷、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的规定。而平台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或是出于成本的考量。人工客服需要招聘、培训、排班,还要支付相应用人成本,而智能客服的边际成本则较为低廉。据报道,AI客服的月租价低至99元。有电商老板在将店铺接入“智能客服”后,将人工客服团队从36人缩减至9人。在利润至上的逻辑下,一些平台或企业将客服部门视为“成本中心”而非“价值中心”,追求“过滤率”而非“解决率”,通过设置“转人工”障碍,迫使消费者放弃咨询或维权,变相地减少服务成本。

或是技术崇拜的迷思。有的深陷“技术万能论”误区,误认为只要部署了AI客服便可一劳永逸,忽略了技术应用的根本是服务于人。一些客服系统供应商透露,为了向客户证明AI的“智能”,他们会刻意优化“自助解决率”指标,比如引导用户自行查看常见问题,而非直接转接人工客服。

又或是服务理念的错位。当“以用户为中心”沦为口号,“客户体验”就变成了KPI报表上的数字。有的将客服系统当成“投诉防火墙”,用复杂流程消耗用户耐心,试图让客户感到麻烦、知难而退;有的把人工客服当作“最后一道防线”,只在用户投诉升级时才启用,导致本该高效运转的服务流程变成“踢皮球”困局。

图源:“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技术本无对错,科技总会不可逆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智能客服能较好地胜任客服这项工作。但是,在智能客服存在明显短板的当下,该做的是优化服务,而非敷衍塞责。对此,笔者有几句话要说。

别因短期成本丢掉口碑。如果为了短期成本考虑,把服务交给尚不成熟的智能客服,丢失的是长久积累的口碑,消耗的是好不容易攒下的信任。所以,在客服这件事上,企业或平台还需认真对待,不要节流“截”在大动脉。

这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形成了成熟经验。比如,人工客服采用“全职+众包”弹性用工模式,低峰期保留核心团队,高峰期临时调用远程座席,同时运用AI辅助工具并建立标准化话术库,既降低人力成本,又确保转接响应时效。再比如,某购物平台在高峰时期设置上万名客服人员,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时段服务,尤其是针对老龄人群还提供专属服务,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

尊重用户“转人工客服”的权力。用户要求人工服务,是自然、合理的诉求,若是智能客服能解决好,那么许多用户也愿意使用智能客服。市场营销学有句话:“产品售出的那一刻,服务之旅才刚刚启航。”迫使用户只能走“单行道”,极易引发反感。

对此,要好好梳理客服机制,比如在设置上,要有显而易见的人工入口,像首页固定按钮、语音指令“转人工”直接触发等,避免用多层级菜单来隐藏入口;在制度保障上,要有人工托底,比如在智能客服回复中主动提供“转人工”选项,对高频转人工场景或者复杂需求,设定“人工转接率底线”,及时介入人工服务。

给技术多一点成长空间。过早大规模地推行智能客服,也暴露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技术进步来说并非好事。用户因一些不太友好的体验,可能会给技术发展贴上负面标签,影响进步生态。归根到底,服务需要将心比心,需要共情体验,不管是人工客服的制度设计,还是智能客服的算法堆叠,背后都需要有一颗“服务至上”的心。所以,“转人工”并非是终点,能解决问题才是一切的核心。企业或平台坚持投入,多搞一些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优化智能客服的权限、逻辑以及处理流程等,让智能客服更聪明。

技术进步,追求效率是必然方向,而人文关怀则是必要前提,若是少了这点人情味,那技术进步又该为谁服务?希望我们只需简单操作,便能收获那句真诚的回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特别声明:[“转人工客服”不该那么难]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聪明的人已经提前出发了 国庆错峰游攻略(聪明的人已经提高智商了)

当朋友圈还在为抢不到故宫门票哀嚎时,一群“时间刺客”已经悠闲地在太和殿前拍完九宫格。途牛数据显示,超过30%的游客选择在9月28日前启程,这场国庆出游的“降维打击”正悄然改写假期规则——不是景点不够美,而是你出发得太迟

聪明的人已经提前出发了 国庆错峰游攻略(聪明的人已经提高智商了)

视频号视频怎么下载到手机?亲测3种野路子,最后一个绝了!(视频号视频怎么删除)

最近一直在写大家常用的工具,发现没有人看但自己总被粉丝问“视频号的视频怎么保存到相册”,说实话这问题我一开始也头大——官方压根没给下载按钮啊! 操作也比较简单:把想下载的视频号内容分享给它,它会吐出一个带下…

视频号视频怎么下载到手机?亲测3种野路子,最后一个绝了!(视频号视频怎么删除)

从《浪浪山小妖怪》到《浪浪人生》,今年就是 “浪浪年”了!(从《浪浪山小妖怪》看:为何普通人更需远大理想?)

前有《浪浪山小妖怪》引发了全民热议,如今《浪浪人生》也将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公映,成为最受关注的家庭喜剧电影。观影《浪浪人生》之后更是感觉到,影片中黄荣发一家,也是一艘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的龙舟,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人…

从《<strong>浪浪山小妖怪</strong>》到《<strong>浪浪人生</strong>》,今年就是 “浪浪年”了!(从《<strong>浪浪山小妖怪</strong>》看:为何普通人更需远大理想?)

央视杨君 “职业化笑容” 的三维内涵与传媒实践价值

理论创新点传统非语言传播研究多以西方文化为基础,强调 “表情的情绪传递功能”;而杨君的理论则突出 “表情的文化承载功能”,提出 “职业化笑容= 传统礼仪符号 + 现代传播技术 + 跨文化适配逻辑” 的公式…

央视杨君 “职业化笑容” 的三维内涵与传媒实践价值

『李连杰』:与『利智』在洛杉矶的豪宅不远处,就是前妻栖身的地下室(『李连杰』与『利智』现状)

『李连杰』觉得自己和『黄秋燕』之间更多的是亲情而非爱情,这感觉简直就像是和亲姐姐生活在一起。1982年少林寺让19岁的『李连杰』一夜成名,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啊! 『李连杰』和『利智』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黄秋燕』的生活却跌入了…

『李连杰』:与『利智』在洛杉矶的豪宅不远处,就是前妻栖身的地下室(『李连杰』与『利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