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共鸣:潜入地球最后的秘境,倾听海洋深处史诗般的潮汐

70%的共鸣:潜入地球最后的秘境,倾听海洋深处史诗般的潮汐

健康人体的含水量一般在60%-70%左右,而地球被海洋覆盖的面积,也是70%。这奇妙的数字巧合,仿佛暗示着人类与海洋间那根深蒂固、无法割裂的纽带。

我们身在陆地,却与那片占据星球绝大部分、深邃莫测的蔚蓝,共享着相似的“水分基因”。然而,这广袤的“生命之水”对我们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人类已经将宇宙飞船送上了太空,甚至考虑去火星定居,但对海洋的了解,甚至还不到5%。海面之下,那永夜笼罩、压力惊人的世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奇观与演化史诗?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到深海去》,为我们开启一场跨越亿年的深海探索之旅,潜入地球最后的秘境,回溯海洋生命传奇,倾听海洋深处澎湃的壮阔潮汐

,即可购买

[美]赖利·布莱克(Riley Black)

美国罗格斯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硕士。赖利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美国《国家地理》和《科学美国人》等杂志开设专栏已有十年之久。她还是电影《侏罗纪世界》的常驻古生物学顾问。她在耶鲁大学、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多家高校和机构都做过古生物学讲座。

卢静(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古鱼类方向研究。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三维可视化软件Vayu(娲鱼)。曾获"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

01 CNGBOOK

垂直国度:

被漫长“极夜”笼罩的深海

想象一下,将珠穆朗玛峰沉入马里亚纳海沟,其顶峰仍无法触及海面。海洋,绝非一个均质的“大水球”,而是一个深邃、垂直的国度,每一层都遵循着截然不同的生存法则。如果我们把海洋的深度看作一天24小时,那么每一小时就相当于约450米的深度。在这个奇特的“海洋时钟”里,阳光普照的时光极其短暂,而漫长的“极夜”才是主旋律。

透光带的珊瑚礁 图 /《到深海去》

从海平面到200米的深度属于透光带,是海洋的“清晨”到短暂“正午”。阳光能穿透海水,驱动着万物生长,是海洋食物链蓬勃的起点,充满了我们熟悉的生机。

继续下潜,200到1000米时相当于“下午”到“傍晚”,这800米的海洋也有一个生动而浪漫的名字,“暮光带”。在这里,阳光急剧衰减,世界陷入一片朦胧的蓝色“黄昏”。这是发光生命的舞台,无数生命点亮自身,如同暗夜星辰,用闪烁的“灯语”进行无声的交流、诱惑与猎杀,上演着梦幻迷离的光影戏剧。

发光的水母 图 /《到深海去》

接下来,从1000到4000米,海洋的“午夜”降临。永恒的黑暗、刺骨的寒冷(约4℃)与足以压扁钢铁的恐怖水压成为绝对主宰。光合作用彻底成为不可能。生命在此依靠捕食、腐食,或依赖一种颠覆性的生存策略——化能合成(利用海底热液喷口的化学物质制造能量)顽强延续。

4000米的深度之下,是深渊带及哈迪斯带。按照“海洋时钟”,这里终年笼罩着午夜更加黑暗和寒冷的漫长“极夜”。温度降至接近冰点(约2℃甚至更低),压力骇人听闻,氧气稀薄。生命更加稀疏,形态也趋于极端“怪异”。它们高度特化,以极其缓慢的代谢和高效利用从上层飘落的“海雪”(有机碎屑)为生。最深的“哈迪斯带”(>6000米,以希腊冥王命名),只有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才能触及,这里的生命是真正的“地狱”居民,代表着生命适应力的终极极限。

把垂直的海洋深度比作24小时,我们将惊人地发现,漫长的黑夜占据了超过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然而,黑暗并非死寂的终点,而是地球上最独特、最坚韧生命形态不可思议的摇篮——它们以无声的奇迹,在永恒的深夜里,诠释着生命对极限的挑战与适应。

02 CNGBOOK

生命奇观:

“克苏鲁”原型,还是演化传奇?

当提到深海生物,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克苏鲁”神话中那些难以名状、恐怖怪诞的形象。某种程度上,现实比幻想更惊人。《到深海去》为我们呈现了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深海居民,它们仿佛是直接从科幻电影或远古梦境中走出来的:

“阿勒克顿”号舰员正试图把大王鱿的尸体拖上舰

图 /《到深海去》

大王鱿,传说中深海巨妖的原型,拥有篮球大的眼睛和如刀锋般的喙,被认为是“不该存在”的生物;巴西达摩鲨,虽然只有雪茄大小,咬合能力却让大白鲨相形见绌;吞噬鳗,拥有可脱臼的下颌,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哥布林鲨,粉皮利齿,仿佛来自异星……

吞噬鳗的头部和巨大的嘴 图 /《到深海去》

除了可怕的怪兽与巨兽,深海之中也不乏生命与进化的奇观

依靠自身光点进行伪装、沟通、捕猎的灯笼鱼,形态憨萌、依靠耳状鳍游动的烟灰蛸,簇拥在热液喷口旁、依赖化能细菌共生的巨型管虫、雪人蟹,在鲸落尸骸上大快朵颐的盲鳗……它们展现了无声的深海滋养出持续数亿万年的生命绿洲。

正在摄食的盲鳗 图 /《到深海去》

来自深海的生物们不是恐怖的怪物,而是生命在极端压力下绽放的、令人敬畏的奇迹,是地球数十亿年演化传奇中不可或缺的壮丽篇章。“有些生物在几个世纪前便被命名,但直到最近才取得重大研究突破;还有一些是新发现的物种,它们颠覆了科学家们之前的假设。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和生命的认识。”

巨型管虫鲜红色的羽状结构 图 /《到深海去》

03 CNGBOOK

探索史诗:

人类如何“到深海去”?

仅仅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科学界还在争论:阳光消失的深渊之下,是否真的存在生命?当时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广阔的深海平原是一片毫无生机的“水底荒漠”。最终,是人类的好奇心驱散了这片迷雾。

人类与海洋共享70%的“水分基因”,或许是这种无法割断的纽带给予了人类对海洋天然的探索欲,人类渴望亲眼“看见”深海的模样。

“挑战者”号甲板上的军官 图 /《到深海去》

1872年,“挑战者”号扬起风帆,开始了划时代的环球科考。当它的绳索和拖网从千米之下带回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时,一个全新的、充满生机的世界才在世人惊愕的目光中初露端倪。每一次深潜或采样,都是一次对固有认知的挑战,一次观念的颠覆。

皇家海军“挑战者”号 图 /《到深海去》

1934年,博物学家威廉·毕比和工程师奥蒂斯·巴顿,挤在由钢铁铸就的球型潜水器,仅靠一根脆弱的缆绳与水面相连,义无反顾地沉入暮光带。他们透过小小的石英舷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亲眼目睹深海“活体星辰”——那些闪烁生物发光生物的“深海宇航员”。

1960年,雅克·皮卡德和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驾驶着“的里雅斯特”号像一颗沉重的泪滴,缓缓坠向地球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在令人窒息的1100多个大气压(足以压扁一辆坦克)和永恒的黑暗中,他们停留了短暂的20分钟,证明了即使在冥王哈迪斯的领地,也有生命顽强存在。

“的里雅斯特”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前的最后检查

图 /《到深海去》

此后,“阿尔文”号等一代代深潜器接过了火炬,它们如同深海中的幽灵,在冰冷与高压中穿梭,代替人类的双手和眼睛,持续拓展着我们认知的边界。而2025年,中国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坐底深度10,909米的壮举,标志着东方力量在这片神秘疆域的崛起。

中国深潜器“奋斗者”号 图 / 网络

猜你喜欢

邓丽君侄子亮相韩国选秀,回顾传奇影响力,揭示当年风靡韩国的秘密

邓丽君虽然从未踏足韩国,但她的文化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恰好与她的侄子邓佳骏参加韩国选秀的消息形成了奇妙的呼应。尽管邓丽君的一生未曾造访过韩国,她的歌声早已跨越国界,深深扎根于韩国…

邓丽君侄子亮相韩国选秀,回顾传奇影响力,揭示当年风靡韩国的秘密

布基纳法索ECTN认证常见问题解答

这一认证在布基纳法索的进口过程中是强制性的,多元化在货物抵达之前完成。3.保护贸易安全:该认证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追踪和监控货物的运输情况,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类型的货物可能会有额外的要…

布基纳法索ECTN认证常见问题解答

飞利浦无线投屏显示器27B2W5600,多场景开启高效“无线”新体验!

飞利浦无线投屏显示器27B2W5600,凭借专业级无线投屏技术、高清画质与人性化设计,切实满足头脑风暴、协作办公、在线学习和家庭娱乐等多元场景的应用需求,就此打破设备与空间的束缚,让视界共享更自由。 在创意迸…

飞利浦无线投屏显示器27B2W5600,多场景开启高效“无线”新体验!

1055名球员向足协自荐 最小的仅5岁 创新选拔机制引发热议

7月5日,中国足协宣布“中国足协球员自荐系统”自2025年3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截至6月30日,已有25487人注册,6813人提交了个人基础信息,1055人完整上传了相关技术数据资料并启动了自荐流程

1055名球员向足协自荐 最小的仅5岁 创新选拔机制引发热议

祝绪丹《书卷一梦》剧宣,黑裙红唇绽放光芒,舞台互动尽显风采

她的红唇仿佛是画龙点睛,鲜明的色彩与黑色裙装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她洁白的肌肤,眼中流露出自信与妩媚,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热烈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在剧中,祝绪丹所饰演的宋一汀是一个性格…

祝绪丹《书卷一梦》剧宣,黑裙红唇绽放光芒,舞台互动尽显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