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SNEC,传统家电巨头以新能源公司的身份高调亮相,格外引人注目。
格力钛新能源展示了钛酸锂电池,海尔推出了智能微电网边缘智控AI能源机器人,而创维光伏则带来了针对农村市场的分布式光伏套餐。这些曾经以冰箱、空调、电视机闻名的消费电子品牌,如今正以 “新能源企业” 的身份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来源:摄于2025SNEC
这一轮跨界并非偶然。
在传统家电行业增长见顶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这一转变,也体现了它们对“双碳”时代能源革命的主动拥抱。
事实上,头部家电企业的布局早已开始:格力在2012年成立光伏技术研究院,海尔2015年涉足家庭能源管理,TCL通过收购中环半导体进军光伏材料,创维则从2025年起发力户用光伏市场。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这些动作充分展现了传统家电行业面对增长瓶颈的突围决心。
传统家电业务随市场饱和增长乏力,行业龙头纷纷将目光投向光伏“新蓝海”。
正如创维集团前高管所言:“家电行业的天花板已经触手可及,光伏是我们找到的突破口。”
来源:摄于2025SNEC
政策红利为这场转型提供了关键助力 ——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与整县推进试点为户用市场打开了广阔空间,帮助家电企业突破增长瓶颈。
这些利好不仅降低了企业转型门槛,更催生出 “光伏 + 家电” 的创新商业模式。
以创维光伏为例,2024年其新增装机量达3GW,营收突破200亿元 —— 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更使其成为集团业绩的新支柱。海尔新能源则另辟蹊径,将光伏系统与智慧家居生态融合,打造 “自发自用” 的家庭能源闭环解决方案。
在这场“跨界”大潮中,不同企业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了差异化的切入路径。
多数家电企业选择从产业链下游终端市场入手:创维专注于户用光伏市场,海尔主攻家庭光储系统,格力则着力于工商业储能领域。
这种策略既能规避上游硅料、硅片等高技术门槛环节,又能充分发挥家电企业在终端运营与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传统优势。
TCL的布局则是行业中的例外 —— 通过控股TCL中环,直接切入光伏制造的核心环节硅片生产,如今已成为全球 N 型硅片的主要供应商。
来源:摄于2025SNEC
不过,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让这场跨界转型充满变数。
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均价已跌至0.6元/瓦左右,较2025年下降超60%,惨烈的价格战直接挤压着全行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持续升级, 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迫使部分光伏企业推迟了美国工厂的建设计划。
更关键的挑战在于光伏项目普遍存在回款周期长的问题,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出极高要求,这导致美的等企业开始收缩光伏业务。
在如此艰难的市场背景下,对于家电企业而言,能否将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细化运营经验成功复制到新能源领域,能否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将决定其光伏业务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