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测试版 iOS 26 的应用体验上来讲,它确实有很多值得一「喷」之处:边缘折射导致的下层渲染畸变,界面内容与背景混合导致的可读性低……甚至有网友调侃其复古了 Windows Vista 的毛玻璃设计语言,难以理解苹果的此次系统更新用意。
(部分网友截图)
但是请稍等,不知你们是否留意到在产品介绍中,苹果人机交互设计副总裁 Alan 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液态玻璃」的可变性,让我们具备面向未来的适应力。这种极尽模拟玻璃实体的设计并非出自和 Windows Vista 相同的目的,所谓对「未来」的理解或许需要你们以更长的时间尺度去思考。
计育韬老师个人作为 Vision Pro 产品用户,在 Liquid Glass 设计语言发布后尤其欣慰——它其实反映的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UI 迫在眉睫的更新需求。如果你也是 Vision Pro 用户,想必和我会有一种类似的体验——虽然当前各色 Vision Pro 的 APP 的 VR 内容都令人啧啧称奇,但其展示界面往往以简单粗暴的贴图方式,突兀地被固定在现实空间的不同位置。
你们不妨点击一期此前我的测评《卷起来!Apple Vision + SVG = ? ? ?》,从其中的画面录制就能显著观察到这一特性——目前 VR/AR 产品的 UI 基本都是传统硬件 UI 的简单移植和机械适配。
显然你能意识到,要想让数字化界面信息更自然地与任意现实场景结合,就人类已知的感官形式看,「玻璃」是当前最优的空间介质选择。
我们不排除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可能出现更多超越玻璃、 亚克力的载体,能让任何数字化内容和你身边的周遭事物自然组合。但以当下高刷高像素屏幕和 HDR 的发展水平为现实基础,Liquid Glass 是「未来 UI」的正确抉择。哪怕各位读者没有接触过任何虚拟现实产品,以下这个网友的截图一定会让你顿悟——
计育韬老师认为, UI 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硬件基础而割裂存在,而 UI 的演进趋势本身也昭示着硬件公司对产品迭代的方向选择。早在 2014 年我就在《从华为三折屏,我看到“纸媒”对未来新媒体的终结|计育韬》中,就提到了包括柔性屏基础上的「纸屏」概念。如今,折叠屏、弯曲屏正在物理上不断趋近,与之同步的 UI 全新设计语言——Liquid Glass 实际上才是第一代真正面向虚拟现实的 UI 范式。
因而一方面,虚拟现实头显类产品借助「玻璃」这种材质表现,能找到三维空间里更匹配的界面风格。另一方面,硬件产品研发本身则可以更多思考从基础的「透明手机」开始不断向我提出的「纸屏」形态迭代。
我们将不断面向全新的虚拟现实产品,也将不断面向这些产品中回到现实的感官。
因为人类,归根结底是三维的动物。
而光与玻璃相遇,是世界上最奇妙且复杂的自然现象。既要对它拟合,又要满足实时可读性的渲染本身就绝非易事。
或许我们还将见到这样或那样的,令人捧腹大笑的 UI 效果,但这并不奇怪——就像能反射奇趣形态的哈哈镜、能折射并放大缩小物体的凹凸透镜——它的原理本身,也能带我们走进微观毫末,或走向星辰大海。
欢迎共同探讨 Liquid Glass 的意义与实现!
-END-
计育韬
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学士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企业家哲学班(九期)
微信官方 SVG AttributeName 开发者
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会员
上海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
上海市青年创业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
著有
《硬核运营:新媒体技术流养成》
《Prezi 完全解读:从入门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