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全国首条全场景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杭绍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交通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条全长52.8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的智慧动脉,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架构,通过物联网、AI算法与V2X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模式。
技术突破重构通行体验
杭绍甬高速取消传统收费站,采用“慧眼”感知系统实现无感通行。该系统通过全路段部署的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及边缘计算节点,实时捕捉车辆特征与行驶轨迹,结合云端AI大脑完成路径还原与精准计费。数据显示,ETC车辆通行时间缩短至1秒,非ETC车辆通过“车牌付”模式平均仅需5秒,较传统人工收费效率提升80%。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可实时监测套牌、遮牌等逃费行为,并通过车牌关联的支付账户实现事后稽核,有效降低偷逃费率。
全域感知护航行车安全
智慧高速的“神经末梢”遍布全线:试验路段每250米布设智能感知设备,普通路段每公里架设高清摄像机,形成全天候监测网络。当车辆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可通过“施救在线”小程序一键报警,系统5秒内定位事故位置,10秒内联动交警、消防、急救等部门,救援车辆抵达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同时,系统通过线上信息平台、线下电子屏及定向喇叭,向后方车辆推送避障引导信息,动态调整最优行车速度,事故二次发生率降低40%。
数据驱动服务升级
依托“智在行”App,司乘人员可实时查询服务区充电桩、停车位及餐饮资源,提前预约充电或点餐服务。离场时,输入车牌号即可反向寻车,平均寻车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2分钟。此外,系统整合气象、施工及历史流量数据,为驾驶员提供精准行程规划,高峰时段拥堵指数下降30%。
产业协同催生新生态
杭绍甬高速的落地,带动了车路协同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北京、长沙、成都等地相继建成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部署超800辆自动驾驶车辆,形成“测试-应用-商业化”的闭环生态。芯片企业地平线、驭势科技等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关车规级芯片,推动国产化率提升至60%以上。资本市场亦反应热烈,A股68只智慧交通概念股中,27家获机构密集调研,汇川技术、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获超200只基金重仓。
从杭绍甬到济青中线、成宜高速,我国智慧高速建设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随着《“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的推进,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有望在2027年前完善,为万亿级智慧交通市场注入新动能。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交通革命,不仅重塑了出行效率与安全边界,更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