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与实验操作中,实验室的空气质量,尤其是微生物污染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研人员的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消毒方式在应对实验室霉菌污染时往往存在诸多局限,而 ACC 微生物净化器凭借其创新技术和人机共存的特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严格遵循实验室空气标准规范,有效确保实验室空气检测霉菌 0 检出。
实验室空气消毒
一、实验室空气标准规范对霉菌污染的严格要求
根据相关的实验室空气标准规范,如 GB/T 18204.3-2025《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 3 部分:空气微生物指标》等,对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指标有着明确且严格的限量要求。这些标准从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及物理参数等多维度对实验室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旨在为科研工作提供一个洁净、可靠的环境,减少微生物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对人员健康的潜在危害。
二、传统实验室消毒方式的局限性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虽能一定程度上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但存在明显的死角问题,对于黑曲霉孢子等顽固霉菌的灭活率仅 30%-40%,且消毒后 2 小时内浮游菌浓度就会回升至初始值的 35%-45%,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消毒效果。
臭氧消毒 :使用臭氧消毒时,其浓度需严格控制在 0.1ppm 以下,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中毒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消毒效果。同时,消毒后需要 2 小时以上的通风时间来清除残留臭氧,这不仅降低了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臭氧每年还会造成 12%-18% 的设备腐蚀率,增加维护成本。
化学消毒剂喷洒 :化学消毒剂可能存在残留毒性,对精密仪器和实验动物构成潜在风险,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其对实验的干扰以及残留对物人员和环境的影响,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
三、诺安心ACC 微生物净化器的优势与特点
人机共存,高效运行 :ACC 微生物净化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实现了真正的 “人机共存”。设备可在人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安全运行,无需清场或暂停实验流程,彻底解决了传统消毒方式因消毒时间限制而导致的科研进程中断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人机共存杀霉菌
创新的杀菌技术 :ACC 微生物净化器基于诺福颗粒的核心技术,通过闭环式的 “吸入 - 过滤 - 消杀 - 释放” 四步系统,有效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其内部搭载的诺福灭菌颗粒表面负载羟基自由基(·OH)与过氧化氢(H₂O₂),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氧化双重作用杀灭微生物,杀菌后仅产生水和氧气,无化学残留。
无死角覆盖 :设备释放的活性氧化物能够迅速扩散至实验室的各个角落,包括传统消毒方法难以触及的盲区,如笼盒间隙、管道内壁等,有效解决了紫外线、喷雾消毒的覆盖缺陷,真正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
全新实验室空气霉菌去除方案
持续监测,稳定可靠 :具备实时数据监控功能,能够对实验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让用户随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及时调整消毒策略。
多种型号,适配不同需求 :拥有 ACC-S01、ACC-M01、ACC-L01 等多种型号,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实验室的空气消毒需求。
多种型号
四、ACC 微生物净化器的实际应用效果
基因编辑实验室 :在基因编辑实验室的极端环境中,ACC 设备实现了 “空气霉菌 0 检出” 的突破性成果。该实验室连续 18 个月保持霉菌 “0 检出” 记录,实验动物房的氨浓度稳定控制在 5mg/m³ 以下,远低于国标 14mg/m³ 的限值。
生物制药企业 :某生物制药企业引入 ACC 设备后,其 D 级洁净区浮游菌检测值全部合格,微生物偏差事件显著减少。设备支持预设消毒周期,单次消杀能耗较臭氧降低,年综合维护成本下降。
实验室场景全覆盖
动物实验室 :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对于空气质量要求极高,传统消毒方式容易对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ACC 系统在人员正常作业情况下,维持浮游菌≤30CFU/m³,同时将氨浓度降至≤14mg/m³ 的国标安全限值内,为动物实验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
烘焙车间 :在烘焙车间的高糖高湿环境下,霉菌容易滋生,ACC 设备成功阻断了黑曲霉、黄曲霉的滋生,产品货架期延长 3-5 天,其关键在于设备克服了巴氏杀菌无法灭活芽孢的缺陷,杜绝设备死角生物膜的形成。
人机共存空气消毒机
ACC 微生物净化器以其卓越的人机共存特性、创新的杀菌技术以及高效的消毒效果,完美契合了实验室空气标准规范的要求,在解决实验室霉菌污染问题上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它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洁净、更可靠的空气环境,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效保护了科研人员的健康,同时降低了实验室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疑是现代实验室空气质量管理的理想选择,正引领着实验室空气净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推动我国科研基础设施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