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蝉蜕为喻还意味着某种事物曾经是有用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其上层事物的发展,此事物因没有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其价值便逐渐减弱直至像蝉的壳一样需要被蜕掉。
这种蝉蜕可以分为同层面的蝉蜕与不同层面的蝉蜕,比如人本来掌握了一种技术,后来又掌握了一种更先进的技术,则原来的技术便会像蝉蜕一样被抛弃;又比如人们昨天对于某事物取得了某种相对正确的思想认识,今天又更进一步,认识更加深刻而全面,则原来的相对正确的认识亦如蝉蜕。这些都是同层面的蝉蜕,主要表现为新旧的直接代替。
同层面的蝉蜕比较好理解,再来看不同层面的蝉蜕,比如现在有一位画家创作作品,其先要选择是画山水,还是画花鸟,如果决定画山水,接下来便要构思山水的具体形态和景物的布局,最后再运用技法把具体的山水画出来。这样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的过程,乍一看似乎与蝉蜕关系不大,但如果某天这位画家的艺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则其再进行类似创作的话便会发现其原来的创意、构思、布局、技法及至最后出来的作品都会像蝉壳一样层层蜕去而被代之以新的事物。
即使画家未能实现自我突破,就像蚕未能破茧而飞,也改变不了这些事物已成茧壳的性质。今日之我已不同于昨日之我,事物的层层展开往往包含了对于之前的蝉蜕,并为将来进一步的蝉蜕做了准备,所以,不同层面的蝉蜕实际上包含了事物的层层展开,而同层面蝉蜕和不同层面蝉蜕又是相互融合相互包含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