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中科智充科技副总倪江利教授与赵娟娟教授莅临中科智充总部,聚焦前沿材料技术与超级充电桩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一场关于“软磁材料在大功率超充模块应用”及“锌空气电池储能”的深度技术讲座,为行业描绘出高效、可靠、可持续的超充充电桩发展蓝图。 软磁材料:解锁超充核心模块的高效密码倪江利教授深入解析了软磁材料在提升超充充电桩核心功率模块性能中的关键作用:
效率跃升,损耗锐减: 采用新型低损耗软磁材料,结合优化的磁路结构设计,显著抑制涡流效应,实现转换效率的突破性提升。据倪教授透露,未来通过高频化与效率的协同设计,整体转换效率有望再提升5%。
性能全面升级:先进软磁材料的应用赋能充电桩实现低损耗、高可靠性、超高功率密度、低温升、超长寿命、快速响应、优异抗老化能力及高机械强度的综合优势。
前沿突破路径:倪教授指出,超高频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应用及热-电-磁多物理场协同设计是未来持续提升效率与功率密度的核心技术方向。
稳定基石:讲座针对电磁干扰(EMI)和系统稳定性挑战,提出了基于软磁材料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保障超充系统在高功率下的稳健运行。
锌空气电池:构建超充储能的绿色未来
赵娟娟教授则前瞻性地分享了锌空气电池在超充储能场景的革新应用:
多元化应用场景:锌空气电池是构建离网/微网充电桩储能单元的理想选择,同时适用于应急备用电源及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智能能源管理。
卓越特性赋能储能:具备超高能量密度、显著低成本优势(源于丰富材料)、环保可回收电解质、本质安全性高、超长循环寿命(充放电次数可达2000次)以及灵活的模块化拓展能力。
引领超充充电桩技术变革,共塑能源未来
本次技术交流活动,不仅彰显了中科智充在超充充电桩核心技术与配套储能解决方案上的深度布局与前瞻视野,更凸显了其依托顶尖材料科技(如倪教授深耕的低损耗软磁材料、高频纳米晶材料,赵教授推介的高性能锌空气电池)驱动超充充电桩产业升级的技术领先性。软磁材料带来的效率跃升与可靠性保障,结合锌空气电池提供的绿色、经济、灵活储能方案,共同指向一个更高效率、更强韧、更可持续的超充充电桩未来。
中科智充将持续汇聚产学研智慧,致力于将材料科学前沿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依托“低损耗、高可靠、高功率密度、智能化”的核心优势,公司正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超充桩所需的宽频域低损耗软磁材料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此举将推动超级充电技术的革新浪潮,为全球新能源出行基础设施的跃升注入强大动能。
专家简介:
倪江利,中科智充科技副总,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先进磁性材料与器件,FeSiAl磁粉芯的磁性及低损耗性能;新能源汽车超充桩宽频域低损耗软磁材料国产化替代技术,基于FPGA的低功耗高效技术开发。主持多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重点项目、参与多项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项目,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及丰富的高水平论文著作。
赵娟娟,中科智充科技副总,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及其在光催化、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及储能器件锌空气电池、锌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的制备和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横向课题等重要研究项目。
—— 中科智充:驱动高效充电,智联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