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学精密领域,无色光学玻璃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其在镜头、光学器件及高端科研设备中的表现。国家标准《GB/T 903—2019 无色光学玻璃》为光学玻璃毛坯的制造与检验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其中应力双折射作为评估玻璃内应力的重要指标,对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该标准中的5.4.4应力双折射要求,并结合济南三泉中石YLY-03S偏光应力仪的实际应用,深入解析如何高效、精准地完成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的测试任务。
一、GB/T 903—2019标准对应力双折射的要求
根据GB/T 903—2019标准,无色光学玻璃在粗退火状态下,应满足中部和边缘区域不同位置的应力双折射控制要求。其具体指标包括:
- 中部光程差要求(单位:nm/cm):
- 厚度≤20mm:小于100nm/cm;
- 厚度>20mm:小于80nm/cm;
- 分类:1类(2nm/cm)至3类(10nm/cm),共四个等级。
表6
- 边缘光程差要求(δmax):
- 等级从S1(≤2nm/cm)至S4(≤20nm/cm),用以表示靠近边缘区域的应力控制。
表7
该标准明确提出了检测方法需符合《GB/T 7962.5-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的要求,强调测试的科学性、定量性与可重复性。
二、YLY-03S偏光应力仪——精确对接国家标准的检测利器
产品概述
济南三泉中石自主研发的YLY-03S偏光应力仪,正是针对包括无色光学玻璃在内的多种玻璃制品的内应力测试而设计。该设备基于偏振光干涉原理,结合1/4波片补偿法,实现了玻璃应力的定性观察与定量分析双重功能,特别适配于GB/T 903—2019标准中的各项测试要求。
测试原理
YLY-03S通过偏振场中干涉色序的观察,结合灵敏色片及补偿器,可半定量读取光程差,并通过配套的CHY-B壁厚测厚仪,实现实际应力值的精确计算。其0.1nm的显示精度和2nm以内的测量误差,完全满足甚至优于国家标准提出的应力双折射测试精度。
偏光应力仪
三、标准与设备的深度融合:测试流程详解
步骤一:样品准备与定位
将满足尺寸要求(边长≥8mm,≤150mm)的无色光学玻璃毛坯置于YLY-03S偏光应力仪的偏振场中,调整位置使待测部位位于视场中心。
步骤二:光程差初步观察(定性)
打开偏振光源,观察干涉色环。根据色环形态判断应力分布是否均匀,初步筛查是否有较大的内部应力集中区。
步骤三:定量测量与数值输出
启用1/4波片补偿功能,通过旋转检偏片进行补偿,当视场达到均匀灰度时读取补偿值;结合壁厚测量结果,即可计算出应力双折射值(单位nm/cm),并由液晶屏幕直接显示。测试结果可通过微型打印机输出并存档。
步骤四:分类评估与等级判定
根据表6(中部δ)与表7(边缘δmax)进行比对,将光学玻璃划分至相应等级(如1类/S1类等),评估是否符合客户定制或国家标准要求。
四、YLY-03S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 高精度匹配标准要求:0.1nm示值分辨率,2nm误差范围,使测试数据真实可靠。
- 结果可追溯性强:具备数据存储、自动统计、打印功能,符合实验室数据管理规范。
- 便捷操作与数据管理:触摸屏控制、彩色液晶显示,支持权限分级与ISP在线升级。
- 适配多种产品形态:无论是条料、块料还是特殊尺寸玻璃制品,均可灵活调节试验空间进行测定。
五、总结:推进标准化检测的关键装备
随着光学器件对玻璃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用符合GB/T 903—2019的标准检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济南三泉中石YLY-03S偏光应力仪凭借其高精度、高智能和高适配性的特性,已成为众多玻璃制造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应力双折射检测中的优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