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预制爆款”这个词火得不得了。不光是女频仙侠剧被骂背锅,早些时候男频探案剧也遭遇过“耀祖”的批评。
相比真正的爆款,预制爆款的特征是在单一平台热度爆表,但播放量却远远跟不上,缺乏全民热度,文化影响力也有限。它们往往靠着一套流水线式的造爆流程——改编当红IP、请流量明星撑场、预定热搜、制造限定CP、粉丝刷榜刷数据、平台调节热度算法,样样不少。
说起仙侠剧的红利,那得从《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多年前火爆荧屏的仙侠剧说起,带来了长久的尾效应。那段时间,明星扎堆的女频仙恋剧几乎成了预制爆款的主阵地,女频IP作者也一时成为制作方抢着签约的香饽饽。
可惜的是,随着女频IP的严重同质化,仙恋剧逐渐沦为工业化的“糖精恋爱”,让人麻木。古装悬疑和大女主复仇题材则成为女频剧的新重镇。
未来,老套的爆款公式还能行得通吗?剧集市场里的新旧玩家面对观众对于创新和精品的渴望,会怎么出招?
2025年已经过半,从备案剧可以提前探测到未来剧集市场的风向和创作趋势。
前阵子,我们看了半年长剧备案,发现长剧集备案数有所下滑,精品短剧跳出了悬疑赛道,严肃题材备案积极,都市剧情感化不再是主流,行业风向很清晰。
这次重点看上半年的古装剧备案,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
古装剧变天了!
女频古装剧这几年强调摒弃恋爱脑,灰姑娘故事彻底被扔掉,取而代之的是“请苍天,辨忠奸”,成为新女频剧的精神标杆。
男频龙傲天式叙事也被吐槽简单粗暴、模式化,第一轮火爆男频IP就算改成长剧,也难逃雷声大雨点小的命运。
今年古装男频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落地感”和复杂性。江湖儿女、朝堂权谋、悬疑探案,成为新一轮男频IP改编的“组合拳”。
权力游戏、恩怨情仇、代代相争,乱世里小人物步步为营逆袭成赢家,故事跌宕起伏又惊险刺激,现代职场元素又让男女观众都能代入,网络效应炸裂。
这类男频古装剧,已经成了头部制作方的头牌选择。
比如新丽出品的《庆朝败家子》,改编自长篇漫画,主角戏剧性十足,令人联想到《庆余年》里的范思辙;慈文出品的《步步生莲》,男主私生子身份被欺辱,后成长为守护宋朝边疆的英雄;爱奇艺出品的《苏旷传奇》根据80后女作家飘灯的武侠小说改编,是一段江湖传奇。
还有改编自《小阁老》的《大明好父子》,讲述望子成龙、激励父亲科考、振兴家族的故事;《乱世宏图》改编自酒徒小说,主角是终结乱世的天命人;开心麻花出品的《晏三合》,融合朝堂权谋、悬疑探案和灵异推理;《长弓少年行》突出武术冒险和大宋冷兵器特种作战。
此外,两部群像古装大制作也备受期待,打破主角光环,每个角色都有独立故事线和性格弧光。
费振翔执导的《什锦》,改编猫腻小说,讲嘉靖年间不得志县令带领锦衣卫探案,刻画强权社会下的小人物群像;《一念江南》是柠萌“一念系列”的第二部原创剧,讲五个乱世中被命运抛弃的人如何重建自己和家园。
男频IP在上半年备案剧中占据了强烈存在感。除了猫腻继《庆余年》后新IP改编,山打老虎额、酒徒、三戒大师、圆太极、飘灯等男频大神纷纷杀入影视领域。
相比之下,女频剧更依赖成熟IP作者,观众未来很可能经常看到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在荧屏“厮杀”。
比如吱吱的小说改编剧《庶女攻略》《九重紫》,已有三部备案,涉及悬疑、破案、宅斗;九鹭非香作为仙侠IP第一人,凭《苍兰诀》《与凤行》成功改编,最近备案了《本如寄》《师父心塞》,继续打磨女A男O和师徒相爱相杀的情节。
还有大女主剧别出心裁,《长河疏星》改编自《魏晋干饭人》,聚焦女性基建,讲女主穿越魏晋南北朝搞事业;《芮姜传》以春秋时期芮国夫人芮姜为蓝本;16集的《锦月令》讲述第一女特务×假面前太子双强互杀的高概念故事。
不少古装经商剧也还没播,但新剧已备案,这类聚焦传统文化、非遗传承和技术型人才创业的剧,因真实背景和人物命运,成了制片方新宠。
比如惠楷栋导演、梁振华编剧的《相当后的御厨》,改编美食商战小说,讲末代御厨从宫廷到上海滩的传奇;改编自王安忆的《天香》,通过明代刺绣工艺讲家族兴衰;《红头船上》讲清末采茶女林玉婵成为女商人的故事。
同时,改编自网文IP的仙侠剧明显减少,而久未见的小荧屏古典神话、志怪IP,为古装剧打开了新赛道。
华策备案了《聊斋之渡风月》;新丽备案了围绕姜子牙、哪吒、杨戬、申公豹等神话角色的《封神演义》;《花仙》则改编清代李汝珍的神话小说《镜花缘》。
结合今年动画电影的大卖,经典神话IP显然是国人文化基因深处的瑰宝,搬到剧集领域必然掀起新热潮。
尽管面临瓶颈,仙侠题材作为市场刚需依旧强劲,影响力不容小觑。除了九鹭非香的IP仍热销,郭敬明也大举进军仙侠剧。
郭敬明执导的《燃羽》,改编白鹭成双小说《鹊踏枝》,主打破案线索,融合悬疑与东方奇幻元素。
新丽、华策、耀客、恒星幻想、优格巨影等新老玩家依然在布局仙侠、神话古装剧,证明这类题材还会占据市场一席。至于能否用新切入点开创仙侠新格局,仍是未知数。
从今年上半年播出的S级古装剧表现看,热度和口碑已越来越与制作水准、剧本质量正相关。观众不再满足于神仙们千变万化的恋爱套路。
相比短剧的短平快,古装长剧更需前瞻题材和人设,复杂叙事驾驭力,以及大场面真实恢弘,甚至细节到道具、灯光、布景都必须精雕细琢。
观众对仙恋题材的疲劳感也倒逼制作方突破“三生三世”旧框架,融合多元素,内容创新。拍现代元素落地古装剧是一条路,重构古典神话集体记忆又是一种方向。
在长剧向短剧趋势下,古装剧仍然保持较长集数。大部分备案剧在30-40集,少数24-28集,18集以内只有两部。
比如《一念江南》《天香》《红头船上》《本如寄》《花仙》《晏三合》《庆朝败家子》《封神演义》都在40集左右。
18集以下的有16集古装爱情喜剧《锦月令》和12集改编自奉友湘传记的《瞻远录》。
总体来看,作为剧集行业主力,古装剧已经分化出多种题材和形式,试图打破受众单一、圈层化,吸引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广泛观众。
无论男女频,新一代古装剧都应走实力派路线,别再盲目追逐预制爆款模式了。
——文/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