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展示了一名来自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他用手指夹住了一个形似蚊子的“机器人”模型。这个视频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根据半岛电视台网站在6月26日的报道,报道标题非常吸引眼球:“中国研发蚊子大小的军用侦察机器人!”这样的标题令无数网民为之兴奋。CCTV-7在6月14日的节目中详细介绍了中国专家们正在研发的一种微型飞行“机器人”,其尺寸只有蚊子般大小,外媒预测未来可用于军事侦察,成为全球最小的仿生侦察机器人之一。
这种仿生侦察机器人看似来自科幻小说,但其实是最新科技进步的成果,中国的科研人员成功将其转变为现实。如果这款机器人未来能被应用于军事任务,它的小体积和轻质材料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在空中飞行时,翅膀轻盈地扑扇,几乎与真正的蚊子无异;其发出的声音低于30分贝,类似于蚊子的嗡嗡声,通常情况下,除非在耳边飞过,否则很难被听到,几乎无声无息。
这样微小的设备具备自主避障、地形识别和目标跟踪的能力,飞行精度达到厘米级别。在雷达监测屏幕上,它不可能产生闪烁的光点,因此人眼根本无法捕捉到其存在,这无疑让对手的防御措施变得愈发困难,几乎不可能拦截。此外,在小型侦察机器人面前,战场上的装备和兵力部署将一览无余。仿生蚊子机器人能够悄然潜入敌方阵地,凭借其极小的体型和卓越的隐蔽性完成任务。一旦获取敌方的第一手战场信息,便可以为己方决策者提供有效参考,从而在制定攻防策略时增加稳赢的机会。
根据公开的情报资料显示,中国所研发的这款微型仿生机器人使用的是碳纳米管橡胶材料作为驱动力,翅膀每秒可振动高达500次(还有传言称为800次),并能经受每秒30米强风的冲击。其指甲盖大小的机身内巧妙容纳了动力装置、微型陀螺仪、控制芯片及高清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使它能够穿梭于废墟、缝隙甚至通风管道中,深入封闭空间获取情报。
此外,这款机器人经过短暂2分钟的充电后,续航能力可达到长达15分钟。其机身长度仅为2厘米,翼展为3厘米,重量只有0.6克。没错,您没有看错,它的重量与一粒米相差无几。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能背负比自身重5.5倍的负载进行飞行,简直是“蚊子界的大力士”。
总的来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刚刚研发出的蚊子大小仿生机器人,成功模仿了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和柔性构造,在能源利用和飞行灵活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重大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微尺度机器人领域的进步,也让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