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QQ音乐悄然推出了一项名为“泡泡”的新功能,尽管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已在饭圈和网友间引发了大量讨论。许多人幽默地表示:“这不就是爱豆的QQ号吗?”还有网友调侃道:“我的钱包似乎又要面临压力了。”
从本质上来看,“泡泡”是一种付费互动服务,用户只需每月支付28元,便能获得与偶像进行“私密交流”的机会,包括接收偶像的文字、图片和语音等推送信息。此功能受到韩国“Bubble(泡泡)”的启发,由QQ音乐与海外平台合作引进,最初的参与艺人以K-POP偶像为主,未来还计划引入更多国内艺人。
不过,这项看似为“高端饭圈”量身定制的服务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首先是价格问题。尽管28元的月费似乎并不算离谱,但与QQ音乐本身的绿钻会员(仅15元/月)相对比,许多网友感到这项服务的价格难以接受。一位网友质疑道:“一个是全站音乐随便听,另一个却只是看偶像发几句话,为什么泡泡的价格比绿钻还高?”
此外,也有许多人吐槽“泡泡”是“饭圈收割的新套路”。有网友表示:“之前还能看到偶像唱跳,现在居然要钱才能看他们发个‘晚安’?”也有理性粉丝透露:“刚开始的互动还有些甜美,但现在很多都是团队代发,几句糟糕的翻译,根本没有互动感。”
使用体验同样让人感到沮丧。许多用户对泡泡页面的设计表示不满,认为其“混乱、杂乱、广告满天飞”,而且跳转路径复杂,加载速度也令人堪忧。部分用户还反映,虽然广告观看兑换功能看似“接地气”,但广告的数量过多且内容重复,导致使用体验不佳。
在粉丝经济的光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担忧:未成年人消费的监管缺失。当前,泡泡功能并未设置家长监护选项或消费限额,这让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在“饭圈氛围”的影响下进行过度消费。
那么,QQ音乐推出“泡泡”的目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QQ音乐希望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中,通过“偶像社交”模式开辟新的战场。它希望通过泡泡来建立艺人与粉丝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并通过广告换取聊天时间的机制来降低使用门槛,扩大用户基础。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情感交流,还是一次“情绪收割”?如果平台无法保证艺人参与的质量,优化用户体验,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措施,泡泡很可能沦为一个“火一把死”的圈钱工具。
网友评论直击要害:“泡泡和绿钻能不能打包便宜卖?”、“我不是不想买,只是感觉像在割韭菜。”、“这个时代连追星都得先交‘社交税’。”
QQ音乐试图通过“泡泡”撬动粉丝的消费其实并不费劲,但能否撬动人们的内心,还得看平台未来的诚意与运营质量。每月花28元让爱豆成为“陪聊”,你觉得划算吗?当然,爱豆上线的频率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