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会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技中心举办。会上,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闵行区正式启动建设,未来将发挥重点区域科技、产业与临床资源优势,共同推动脑机接口创新资源集聚、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据悉,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将构建“核心区—生态圈—长三角协同网”三级区域协同发展体系,重点打造临床转化中心、概念验证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三大核心功能平台,分阶段推进建设目标,推动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产品落地应用,拓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训练、教育娱乐等场景应用,规划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脑机接口产业高地。
现场,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落地,为脑机接口产业按下“加速键”。闵行区、临港集团、上国投公司、华山医院签署了集聚区共建协议;支持脑机接口集聚区建设的专项政策发布;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揭牌;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创新联合体启动;2025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脑机系统锦标赛启动;司南脑机智能超级孵化器、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脑机接口产业联盟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以及首批企业入驻;脑机接口科创转化中心、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发布。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大脑相关问题,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睡眠、情绪等问题,还面向了帕金森病、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更难治的疾病。”作为该集聚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科技、医疗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将前沿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集聚区,惠及更多老百姓。“复旦大学与闵行区联合共建脑机接口科创转化中心,实现脑机接口原始创新策源与转化,搭起科技与临床需求、产业高质量概念验证和孵化的桥梁。”
脑机接口作为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前期,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的系统性布局,积极打通优质科研资源、临床机构等上下游,培育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今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进一步加速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目前,上海在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半侵入式赛道相继涌现出创新成果和创业企业,布局建设了相关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内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脑机接口创新策源高地。
脑机接口创新技术展上汇集了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如新型脑电极、脑机接口芯片、神经信号解码与算法、微创植入等关键技术突破,脑电采集、脑功能成像、脑疾病诊断等先进医疗设备,以及脑机交互、脑控仿生、运动康复、语言恢复、感知重建、情感认知障碍调节、睡眠改善等智能应
试验者戴上脑机接口设备后,无须触碰鼠标和键盘,一系列连续且精准的游戏操控接连打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介绍:“设备通过精准解码脑电波,将大脑中的操作意图直接与游戏角色的动作产生联系,实现了高精度、实时连续、全指令集的脑机游戏操控。” 话音未落,游戏中Boss应声倒地。
“我们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游戏操控系统的部分性能已超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企业拓展脑机接口技术在脑疾病、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赋能医疗康复、文娱教育、智能家居等领域。“不久后,人们只需佩戴具备脑机接口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一个眼神、一个念头,便能使用意念与物理世界的真实环境进行互动。”
据介绍,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落地闵行后,将继续发挥区域科研基础扎实、临床资源丰富、产业资源显著的优势,以集聚区为核心,形成“技术突破-产业转化-场景落地”集聚效应。未来,集聚区将加大创新企业的引育力度,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拓展脑机接口创新应用和产业化生态,提升区域空间创新浓度,加快形成脑机接口未来产业“核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