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植物化身灵动的钢琴演奏者,
当机器拥有独特“面孔”,
当未来语言在几何符号中诞生,
当世界上最小最轻的
微型飞行器展翅翱翔......
“跨界・共生・未来”
2025中关村毕业季大学生成果展
・科技艺术融合展
从6月24日开展至今,
已吸引高校学生、海淀青联委员等
社会各界青年8000余人踊跃参观。
这场汇聚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多所高校青年创作者先锋力量的展览,
成为海淀夏日里
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地标。
跨界破界,重塑艺术新形态
展览现场,青年们穿梭于各个展区,被眼前极具先锋性的作品深深吸引。踏入 “跨界” 展区,仿佛进入了一个打破常规认知的奇妙世界。
青年们在《21 世纪艺术展》前驻足良久,当看到蒙娜丽莎置身直播间,神秘微笑与满屏弹幕相映成趣时,不禁感叹:“经典艺术与网红文化的碰撞太震撼了,这不仅是对传统的重新诠释,更让我看到了青年创作者敢于突破的勇气,原来艺术还能这样玩!”
而《合成山海经笺疏》则让旁边的赵老师直呼大开眼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神话异兽‘复活’,将古老传说与前沿科技相结合,这种跨界创新的思维太值得学习了,传统文化原来可以以如此充满生命力的方式传承下去。”
共生共融,构建生命新图景
在这里,技术不再只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编织生命网络、修复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植物钢琴师》让植物电信号奏响钢琴旋律,使自然从幕后走向舞台中央。
小朋友轻轻触碰叶片,感受着旋律的变化,他兴奋地分享道:“第一次知道植物也能 ‘唱歌’,这种让自然发声的方式太好玩了,仿佛和植物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迁徙》通过动物视角的 VR 体验,搭配嗅觉、风场与骑行装置,唤醒人们的跨物种共情;《永恒的陪伴》利用 AI 复刻逝去宠物,引发人们对 “存在” 本质的思考。而《乐园 遗址 圆明园》和《圆明园四十景数字化复原》,借助影像与数字技术,大家感受着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体验着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未来已来,探索科技新边界
在 “未来” 展区,前沿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令人心潮澎湃。高校青年小林体验完《赤壤之境》的脑机交互系统后,激动地说:“用思维控制火星探测器,仿佛自己成了探索宇宙的先锋,这就是未来!”
此次展览作为中关村毕业季的重要篇章,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海淀青年在科技艺术领域探索的生动写照。这些作品彰显的跨界、共生、探索精神,与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展览为青年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艺术魅力汇聚青年,增强城市认同感;用创新理念与人文关怀滋养青年成长,推动城市文化繁荣,成为海淀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有力实践。
当科技与艺术在中关村的舞台上共舞,当青年的创新力量与城市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展览,更是海淀青年与城市相互成就、共同迈向美好未来的壮阔图景。未来,海淀将继续以青年友好城市建设为引领,为青年创造更多机遇,让青春在科技艺术的浪潮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