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速构建标准化技术体系,由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2025年人工智能标准行——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标准周’活动”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办。这场以“智联未来 标准先行”为主题的年度盛会,将汇聚百余位顶尖专家、产业领袖及标准制定核心单位,围绕AI技术规范、产业应用与全球协同展开深度对话,推动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领域的标杆性活动,本届“标准周”以六大前沿议题为抓手,全面覆盖技术基准、行业落地与生态共建,为AI产业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八项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工具重磅发布
- 活动将推出覆盖算法、模型、内容、系统的全链路标准化成果,包括:
- AISBench 2.0:升级版人工智能系统性能测试基准,精准评估技术效能;
- LMBench 2.0:新一代大模型测试基准,强化多模态能力验证;
- 大模型安全测试工具1.0:首创AI安全风险量化评估体系;
- 合成内容检测平台1.0:破解深度伪造技术治理难题。
- 这些工具将推动AI标准从理论向实践落地,为技术合规性提供量化依据。
- 第四批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启动,构建动态合规体系
- 活动现场将同步启动第四批测试活动,并发布第三批成果,通过“测试-反馈-优化”闭环机制,打造科学、可验证的标准落地路径。
- 成立“人工智能治理专题组”,筑牢规则基石
- 针对AI伦理、数据隐私等全球性挑战,专题组将牵头制定治理框架标准,为技术向善提供制度保障。
- 发布重点行业研究报告,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 面向电力、港口、钢铁等领域发布《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标准化研究报告》,并启动“人工智能贯标深度行”计划,加速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发起跨行业联合倡议,共建开放生态
- 联合通信、金融、能源、机器人等20余个领域标准化机构,成立联合工作组,打破行业壁垒,推动AI标准跨领域协同。
- 全体系会议布局,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 设置芯片与系统、大模型、具身智能、医疗、交通等近20个专题工作组会议,首次构建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标准化对话网络。
本届“标准周”吸引中国工程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家电网、华为、百度、阿里、腾讯、小米等百余家单位深度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指出:“标准化是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底座’,此次活动将推动我国在全球AI治理中掌握话语权。”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负责人强调,活动不仅是对技术规范的研讨,更是对产业生态的重塑。通过联合倡议与全链条覆盖,中国正探索一条“以标准引领创新、以创新反哺标准”的特色路径。
随着AI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标准化已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本届“标准周”通过技术基准、行业落地、全球协同三大维度,为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线图。正如活动主题所言——“智联未来,标准先行”,一个以标准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的AI新时代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