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OBE编程社区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指数有点意思:Python依然稳坐头把交椅,而那个被唱衰多年的VB,竟然稳稳地待在第八名。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公司茶水间听到的对话——“现在谁还学VB啊?早就过时了吧!”
可数据不会说谎,这个三十多岁的编程语言,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工具的价值不在于年龄,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说VB还活着?VB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把编程门槛削成了斜坡。
别的语言还在纠结语法糖的时候,VB早就用可视化界面设计让普通人也能上手。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按钮、文本框这些控件拖到界面上,双击就能写代码。
这种 “所见即所得” 的开发方式,让非专业程序员也能快速做出能用的工具。
这种特性让VB在企业内部工具开发中如鱼得水。
制造业的设备管理系统、银行的客户信息查询界面,这些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VB凭借成熟的框架和低维护成本,依然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VB的流行本质上是可视化编程理念的成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开发方式,通过图形界面拖拽组件、配置逻辑,大幅简化了开发流程。
如今,这一理念已演变为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如微软Power Apps、云表平台),进一步降低了技术门槛。
在企业内部,这类工具常用于开发办公自动化工具,能让业务部门能直接参与开发,减少对IT部门的依赖。
企业遗留系统的“守护者”尽管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很多企业仍需维护大量遗留系统。以银行为例,核心交易系统可能由VB或C++编写,直接替换风险巨大。
此时,微软生态的集成能力成为关键。通过VBA,Excel表格可以轻松连接数据库,自动化生成财务报表;而Power Automate(原Flow)则能将VB开发的旧系统与现代API对接,实现数据同步。
教育领域的“启蒙老师”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上,VB依然是很多非专业学生的“编程初恋”。
别小看这个“初恋”,它用简单易懂的语法教会学生什么是变量、循环和函数。
更妙的是,VB的教学和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得非常紧密。
老师会布置这样的作业:用VB做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们不仅要设计界面,还要实现数据录入、查询、统计这些功能。
这种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积累实战经验,比单纯学理论强多了。
可视化编程的现代实践近年来,云表平台等低代码工具延续了VB的基因,并结合云计算和移动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
这个国产无代码平台,把VB的核心理念发扬光大:用画表格的方式开发系统。
企业用户不需要写代码,只要在界面上拖拽字段、设置逻辑,就能快速搭建出ERP、WMS、MES等复杂管理系统。
许继电气用云表平台搭建了SRM+WMS+MES一体化数字智能制造系统,把生产流程的透明度提升了80%。以前车间里的生产数据要人工录入,现在通过云表的移动端应用,工人扫码就能实时更新数据。
而南方物流用它搭建的WMS系统管理仓库,库存准确率从90%提升到99.5%,发货效率提高了40%。
这些案例证明,低代码平台不是取代编程,而是让编程变得更普惠。
小结有人说VB是“上古语言”,但看看那些还在稳定运行的银行系统、制造业生产线,你就会明白:技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VB用低门槛、快速开发的特性,在企业内部工具、办公自动化、教育等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所以,下一次当你看到TIOBE排行榜上的VB时,别急着说它“过时”,或许它正在某个角落,默默支撑着某个关键业务系统的运转。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