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说 | 科技热点关注】
据业内朋友分析指出,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勒令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关闭所有在加业务,这一事件看似单点爆发,实则牵涉国际关系、市场博弈与技术竞争的多重逻辑。那么海康威视如何突破这个“逐客令”?
针对无证据的“安全指控”引发程序争议,加拿大援引《加拿大投资法》,声称海康威视“威胁国家安全”,但全程未提供具体证据。
这样对海康威视的封杀实质是配合漂亮国主导的科技围堵战略,加拿大作为成员国的协同行动,进一步割裂全球供应链。
那么,这对海康威视的实际业务影响有多少呢,可能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方面。
对此,可以看出,虽然这样带来的直接损失有限,但对海康威视的战略风险有可能放大。
虽然加拿大市场占海康海外收入不足5%,资料显示,在2024年总营收925亿元中,加拿大业务营收还可以,且关停成本如资产处置、违约赔偿等在可控范围。
海康已降低欧美依赖,2024年境外主业占28.1%和创新业务如机器人、汽车电子等,占24.3%,这些合计占比过半,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新支柱。
当然不可否认,这带来的间接影响还是有的。
欧美可能强化对海康设备的替换令,如加方要求审查遗留产品,影响其市场领域的拓展。
若英、澳等国跟进限制,将挤压海康在发达国家的生存空间,迫使其加速转向“一带一路”市场,这就需要提前考虑转型成本。
海康威视在声明中强调“恪守当地法律”,但西方以“股权结构”而非具体行为作为制裁依据,使合规经营无法规避政治风险。长远分析来看,中企需构建双轨战略。
如新兴市场本地化,通过合资、技术授权降低东道国敏感度。
如核心技术自主化,减少对漂亮国芯片等卡脖子环节依赖。
在这一轮科技权力的重新洗牌中,企业的韧性不仅在于技术能力,更在于平衡政治风险的全球化智慧。对此,海康威视会如何做呢?我们持续关注。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科技明说|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