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科技媒体Digitime报道称,苹果公司的折叠iPhone已进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而折叠iPad的研发则被搁置。这一消息来自供应链渠道,显示苹果正在稳步推进其可折叠设备计划,但同时也面临市场和技术挑战。
折叠iPhone进展:2026年或亮相
据供应链消息,苹果已于6月启动折叠iPhone的P1原型测试,后续还将进行P2和P3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约两个月。在此期间,苹果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将进行小规模试产,随后由富士康和和硕等主要组装商验证生产可行性和产量。如果进展顺利,折叠iPhone将在2025年底完成原型测试,并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为2026年下半年发布铺路。
初期出货量预计约700万部,但苹果内部人士表示,这一数字可能随市场变化调整。Digitimes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达到峰值2120万部,2024年预计降至1880万部(同比下降11.3%),2025年或小幅回升至1950万部(增长3.7%)。苹果此时入局,既面临竞争压力,也需应对市场增速放缓的挑战。
折叠iPad研发暂停:成本与需求成主因
与此同时,苹果探索已久的折叠iPad项目被搁置。消息人士指出,搁置原因包括:
- 制造难度高:大尺寸柔性屏幕的良率和耐用性仍是行业难题;
- 成本高昂:柔性显示技术推高生产成本,可能影响定价策略;
- 市场需求有限:消费者对便携性更强的手机而非大型折叠设备的兴趣更高。
苹果的折叠战略:稳中求进
苹果在可折叠领域的布局一向谨慎。相比竞争对手(如三星、华为)已推出多代折叠产品,苹果选择在技术成熟后再入场,以降低失败风险。折叠iPhone的推进节奏也符合其“P系列原型测试+ EVT验证”的传统流程,预计2026年发布后,将优先面向高端市场。
此次消息显示,苹果在折叠设备上采取“先手机后平板”的策略,既规避了短期技术风险,也为未来生态扩展预留空间。随着供应链逐步成熟,苹果能否在可折叠市场复制iPhone的成功,值得持续关注。
转自:AI文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