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位牛逼的操盘手聊天,聊到了IP打造这块,深受启发,一个IP火可能有千千万万原因,但也有底层规律可以遵循,尊重这些规律,大概率你也能火!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人人都能做IP的时代,真正爆火的那一批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放下了身段。
你看雷军,千亿市值的大佬,曾经金山老总、创业英雄,在小米直播首秀上,像个“带货小哥”一样满脸真诚地喊“谢谢大家支持小米”。
你看老罗,昔日教主、段子手、创业明星,锤子倒了,硬是以“交个朋友”的姿态在直播间里卖口红、卖电饭锅,为了还债拼到深夜。
你再看周云杰、周鸿祎……
越是大佬,越懂得放下“身份感”去链接用户,越能做成个人IP。
一、做IP,不是做老师,而是做“可交往的人”
很多做知识IP的人,一开始就错了方向。
总想教育别人、讲逻辑、输出价值、证明自己有多专业。
但说句扎心的话——“被教育”是最让人抗拒的体验之一。
大家真正想要的,是“被影响”,是“被看见”,是“我愿意听你说,因为你懂我”。
你做直播,观众提了问题你没回应,他转身就走;
你发短视频,始终高高在上、端着讲干货,用户连三秒都不想停留;
你做社群,一直在“传道授业解惑”,但用户始终不买单……
为什么?
因为你只是在“说”,没有“交往”;你想的是“我要让你听懂”,但用户要的是“你有没有看见我”。
一个做得好的IP,永远是“人设先行、价值后置”。
别急着证明自己多牛,先让大家觉得你“亲”。
亲了,才听你说。听你说了,才愿意被你影响。
二、平易近人,不等于没有高度;反而是你最高明的策略。
“放下身段”,不是叫你“低级搞笑”、也不是“扮演另一个人”。
而是:以真实的自己,去回应用户的情绪与期待。
海尔总裁周云杰不是没有“高大上”的机会,但他选择回应网友“领带不好”的评论,隔天真的换领带;这种互动感,不是演技,是设计,是觉知。
做IP最怕的是“距离感”——
一旦你让别人觉得“你说的和我没关系”“你太遥远”“你太自我”
那再牛的内容都没人看,再好的产品也没人买。
所以你必须要做到一件事:
让用户觉得你是“可交往的”,不是“高不可攀的”。
而这背后,靠的不是技巧,是放下身份感。
三、做IP,要从“打造影响力”切换到“建立关系链”
真正能把IP做起来的人,懂得一个词——“关系”。
你是一个内容博主?内容只是敲门砖;
你是一个知识老师?知识只是你的入口;
你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想“靠近你”“相信你”“跟着你”。
所以,你要不断制造“链路”——
直播互动是链路、私域陪伴是链路、短视频是链路、社群是链路、甚至一次“换领带”也是链路。
当你把一条条“链路”编织起来,用户才会在某一刻说:“我信你”。
而一旦这个“信”建立起来,产品自然有人买,服务自然有人转介绍,商业变现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四、真正的高手,永远不是“自嗨型IP”
很多知识博主、付费老师卡在一个瓶颈:
太在意内容对不对,太忽略用户在不在意。
我们经常见到这种人——
每条视频都是逻辑缜密、PPT严谨、案例充分,但没人点赞、没人转发。
因为他只是在输出信息,没有传递情绪、没有激发互动、没有共鸣共情。
别忘了:内容的尽头,是影响力;影响力的尽头,是关系链。
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IP,不是做内容,而是做信任感;不是输出观点,而是构建连接。
你需要的,不是一堆知识,而是一套“让用户想靠近你”的设计。
写在最后:
你想打造一个月入十万的IP,还是一个能影响行业的IP?
你想做一个“有内容”的人,还是一个“被记住”的人?
答案都写在你每天的选择里:
你愿不愿意放下身段?
你敢不敢多走一步,回应用户?
你想不想真正从“内容制作者”转变为“关系经营者”?
如果你愿意——
欢迎你加入我们创客匠人,我们会一起用行动,打造“一个IP撬动一个行业”的奇迹。
如果你也认可这篇文章,欢迎转发给身边的知识博主朋友。
愿我们都不只是“讲知识的人”,而是“被信任的人”。